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的本质真实论(第2页)

本文共计242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其次就是文学和理论认识的性质来看的话,这两方面不能实现殊途同归。本质真实论并未对文学和理论认识上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但是就强行地将二者联系并等同起来,这缺乏理论依据。

  再者就是从创作的意义上来看,文学本质真实论的提出对文学的多元化起到了很大程度的消极作用,在新时期,本质真实论虽有了宽泛的定义,但是其影响力已不大如以前。虽然如此,但是政治性的本质依旧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未能改变的话,那我国按照文学本质论为导向,是欠缺公平的,也对原生态文学的多元性的发展极其不利。

  最后就在文学价值方面,任何的文学作品都不足以作为研究和探索历史和社会政治本质的依据和资料。虽然作为历史一部分的文学,对研究文学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能以此来作为研究和探索历史和社会政治本质的依据。历史和社会政治的本质的研究要对社会的整个层面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进行宏观和细致的考察和思考后才可以进行的,其依据主要是历史事实。而文学只不过是艺术产品,但不属于历史事实。

  结束语:

  本文主要通过对文学本质论在现当代的发展历史和过程对文学本质论的产生发展和最为旺盛的时期一一进行了解说,希望对文学本质论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文章后半部分主要是介绍了文学本质论的主要缺点。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41.

  [2]刘安海.文学理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29.

  [3]丕智.抗战爆发与文学观的变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t29—3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