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论文大全【14篇】(第19页)
本文共计411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1.组织结构上确保岗位制约。可参照外资银行在信贷组织上通常采用条块结合的矩阵型结构管理体系。信贷业务的组织除了有纵向的总行——分行的专业线管理之外,进一步强调横向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制约,较好地实现风险控制与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佳结合。外资银行通常会设置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多个部门共同负责信贷业务的组织管理,如信贷政策制订部门、资产组合风险分析部门、业务管理部门、风险审查部门、不良贷款处理部门以及系统一体化管理部门等等。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业务上相互沟通、协作又相互监督。贷款审批是信贷风险的关键控制点,在这一环节,外资银行多采取由隶属于不同部门的授权人员共同审批的办法,双人或多人审批制度。审批流程呈横向运动特征。提高审批决策的科学性,真正实行审批责任追究制。大力推行专职审批人审批和专家审批,科学遴选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参与贷款决策,同时进一步完善集体审批制,试行少数人会签制、小额贷款专人审批制等,使审批责任落到人。同时,加强对审批人的考核管理,综合评价审批人的决策质量,制定对审批人的奖惩细则,对因审批不当造成不良贷款的,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同时要坚决执行专职审批人任期制等,定期轮换。
2.改变信贷审计监督的实施主体,增加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加强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能建设。风险管理部门不能只停留在对已产生的风险进行监测,而应参与信贷业务的全过程。从发放前的预防控制到最后的风险认定和处罚。一是将原信贷部门制定政策与制度的职能转由风险管理部门履行,统一由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行的信贷政策与制度,信贷前、后台按照要求进行业务操作。将“立法”权与“司法”权严格分开,避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局面。二是由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对信贷前后台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专业审计监督。对产生的信贷风险进行责任认定与追究。
风险管理论文 篇12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背后,企业的数量以及企业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扩张。但是,我国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以及企业内部存在的风险。其中企业内部的风险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在当前社会环境背景下,企业内部的风险因素逐渐复杂化。为保证企业能够得以继续生存并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企业需要对自身运营成本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并做好企业风险控制。本文则主要针对当前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的控制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企业运营 成本管理 风险控制
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以及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大中小企业相互之间以及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这个优胜劣汰的时代,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则需要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的管理,并在各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尤其是对自身运营成本的管理以及风险的控制。就企业的运营成本以及风险而言,其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果企业不能处理好这些复杂的因素,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风险也会增加,并对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由此可见,企业做好运营成本的管理与风险控制非常重要。
一、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
在企业运营成本中包含了多方面的内容,例如企业经营项目所要之处的费用如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以及一些往来款项等。成本运营管理本身是一个比较复杂且繁琐的过程,而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运营成本管理的复杂性也会增大,做好运营成本的管理需要企业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在对企业运营风险进行控制时,风险控制人员首先要对风险进行识别,其次再是评估和控制,而控制企业风险风险的前提是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有所了解,进而制定出正确的风险控制策略。
二、企业运营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企业在运营的过程当中,制定的相关发展战略必须要涉及到企业的运营成本管理以及风险的控制。做好企业运营成本管理有利于控制风险的发生和扩展,而企业风险的控制首先要对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下则是企业运营中风险因素的具体分析。
1.运营认知不足造成的运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