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习报告 > 正文

试析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第3页)

本文共计418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第三,引导大学生搞好阶段。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每一个阶段结束时,指导老师都要引导大学生进行阶段总结。指导老师利用阶段总结对学生们所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创新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加以指导;将实践单位对大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进行反馈,使他们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
  3.建立科学的社会实践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有必要创新管理体制。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化、制度化开展下去,否则,社会实践活动只能停留在活动层面上,失去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的作用。
  首先,社会实践是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把它纳入教学管理体系,规定学时和学分,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方法途径、时间要求等都作了充分、细致、具体的规划和统筹安排,以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有序、持久地开展。
  其次,必须制定必要的检查监督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社会实践组织实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并完善活动信息反馈机制,建立社会实践信息反馈体系,及时了解、掌握社会实践活动各个阶段的进程和各项具体活动开展的详细情况,杜绝形式主义和造假行为。
  再次,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大学生实践活动的考核和激励体制,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社会实践的成绩。把社会实践组织水平、学生认识水平、社会实践直接效果作为对学生社会实践教学效果评估的基本指标,以客观、公正地体现学生社会实践情况。
  此外,有必要将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计入教师的工作量,作为其职务晋升、表彰先进的重要依据,切实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