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的格式(第4页)
本文共计785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具体要求:项目齐全,内容完整,顺序正确,标点无误。
(3)注意事项:
①只有3位及3位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
②共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
③外文文献中表示缩写的实心句点“.”一律略去;
④原本就缺少某一项目时,可将该项连同与其对应的标点符号一起略去;
⑤页码不可省略,起止页码间用“-”相隔,不同的页码引用范围之间用“,”相隔。
⑥正文中参考文献标引一律用上标形式的方括号内数字表示,例如[3],方括号和数字不必用粗体。
2.著录范围(共8类,示例见表1)
(1)已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2)由国内外出版公司或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有ISBN号);
(3)有ISBN号的会议论文集及论文集中的析出论文;
(4)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
(5)专利文献;
(6)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
(7)报纸文章;
(8)电子文献。
其他性质的资料可以作为正文的随文脚注。
非纸张型电子文献应注明载体类型,见后述。
3.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志:
根据GB3469 规定,对参考文献类型在文献题名后应该用方括号加以标引,以单字母方式标志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参考文献
类型 期刊
文章 专著 论文集 学位
论文 专利 标准 报纸
文章 报告 资料
汇编 其他
文献
类型标志 J M C D P S N R G Z
4.电子文献类型标志
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以下列字母作为标志:
电子参考文献类型 数据库 计算机程序 电子公告
电子文献类型标志 DB CP EB
对于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志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
磁带(magnetic tape)——MT; 磁盘(disk)——DK; 光盘(CD-ROM)——CD; 联机网络(online)——OL。
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示:
[电子文献类型标示/载体类型标示],如:
[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MT]——磁带数据库(database on magnetic tape)
[M/CD]——光盘图书 (monograph on CD-ROM)
[CP/DK]——磁盘软件 (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J/OL]——网上期刊 (journal serial online)
[EB/OL]——网上电子公告 (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八)附录 (任选)
如果有必要可以设置附录。该部分包括与论文有关的原始数据明细表,较多的图表,计算程序及说明,过长的公式推导,或取材于复制品而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等。附录一般与论文全文装订在一起,与正文一起编页码。如果附录内容很多时可独立成册。若有多个附录按大写英文字母排序,如附录A、附录B等,每一个附录均另起一页。附录中的公式及图表编号也冠以附录序号字母加一短划线如公式(A-2),图A-2,表B-2等。
(九)索引 (任选)
如果有必要可以设置索引。此部分可根据需要编排内容索引(关键词索引)、著者索引,中文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英文按照英文字母顺序编排。
(十)作者简介(包括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清单)
1.作者简介主要包括本人简历、所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取得的科研成果,要求语句精炼,硕士生字数应控制在1000字以内,博士生字数控制在2000字以内。
2.作者简介内容按照下列次序编排:
(1)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或出生地等。
(2)从大学开始的学习和工作简历(包括毕业学校、院系、专业、学习时间;工作的单位、职务和时段等)。
(3)本阶段学位攻读期间课程学习情况,包括学习课程的门数、总学分数、学位课程学分数等(也可以介绍各科总平均成绩情况等)。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论国有保险公司战略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