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前教育 > 正文

学前教育舞蹈论文(第11页)

201 次下载 25 页 4335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合作学习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合作学习,主要指在教学实施和开展的过程中,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不同学习水平和学习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再细分到每个学生学习的实况,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们分为若干个合作小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化地位,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学习为教学主线,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以最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身体机能素质、身心健康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

  (一)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将合作学习运用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在整个课堂教学板块添加了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须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科学安排小组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这样克服了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随意性,使学生依据教学目标和任的要求,确定小组和个人的具体化目标和任务,以提升自身的舞蹈技能为目的,最终实现小组整体舞蹈技能水平的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为了集体总成绩的提高为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样不仅努力严于律己、力求进步,还会努力帮助能力不如自己的'学生,互帮互助,最终推进集体目标的实现,这个过程学生被动学习自主转化为积极主动学习,切实推进了自身舞蹈技能水平的有效提高。

  (二)营造师生平等、生生互助的合作学习氛围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施舞蹈教学过程中,前提是营造一种合作式学习的浓郁氛围,构建起一种公平民主、平等互信、心心交流的师生关系,教师放下以前为我权威的架子,演变成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与学生们打成一片,这种融洽的关系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进学生积极投身于舞蹈学习中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成员之间应建立起互相鼓励、互相帮扶、共同进步的关系,每个成员都为了集体的荣誉不懈努力,而且还积极采纳组内成员提出的意见并及时纠正自身不足之处,实现自身的不断进步与完善,这种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舞蹈技能的大幅度提升。

  (三)通过积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当小组成员初步掌握教师演示和传授的动作规范和要领后,各小组组长应安排成员不断进行反复练习,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个舞蹈能力较强成员作为小教师,安排成对结组进行不断磨合与练习,以逐渐掌握所学习的舞蹈技能。还可开展组间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融入具有丰富娱乐性、趣味性的活动内容,采取奖惩并重的激励措施,使学生在不断掌握舞蹈动作要领和技能的同时,也获得成功的美好体验。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将自己的舞蹈能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此过程中他们享受到了舞蹈艺术带来的成功体验,从内心深处焕发起舞蹈学习的强烈热情。合作学习使组内成员彼此之间的优势得到共享,借助于互帮互助、交叉学习的学习模式,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而且能互相发现彼此的问题,提出纠正的建议与措施,这种学习突破了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使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舞蹈学习中。

  (四)通过阶段性评价及时纠正错误

  在合作学习教学开展中,以一周、一个月、一季度为一个评价阶段,进行阶段性的学习效果考核和检测。阶段性评价能对于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检测和考核,尽早发现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对错误问题和不足之处加以及时纠正和改进,这种阶段性评价的方式,能第一时间使学生对于舞蹈动作要领和技能进行回顾与复习,而且能尽早发现组内成员的问题和自身的问题,继而对于陌生的动作要领进行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舞蹈动作技能的目的。

  (五)通过交流评价实现共同进步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断掌握舞蹈动作要领和技能,也逐渐消除了起初合作阶段那种紧张感与抵触心理,他们在反复练习中感受到成功的体验,舞蹈动作达到了贯通性、和谐性与优美性的教学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可安排各小组间进行后续竞赛,这样教师可对于小组成员舞蹈动作技能的掌握有充分了解,还可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为集体荣誉共同努力的同时,也战胜了自己的弱点,互相帮助,实现共同进步。这种交流评价的方式,使每位成员都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在获得组内成员的鼓励后,能及时纠正错误和改进不足,从而真正推进了对于舞蹈技能的熟练掌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