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 正文

小学数学论文合集15篇(第9页)

本文共计2885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结语

  总而言之,当今各国人们普遍认为位居首位的挑战未必是技术问题,而是思想道德问题。大家公认,未来的科学技术必定繁荣昌盛。倘若管理权掌握在那些懂得一定技术却没有道德底线的人手里,那将是人类的灾难。因此,各国各民族都要把对公民的德育教育作为紧迫的重要任务,积极主动地寻找对国民德育渗透的新途径。无疑,西藏自治区各级各类学校也应当把培养新一代的道德修养教育作为重要的育人使命,自基础教育阶段开始,理应高度重视各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工作。每一位致力于教书育人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不仅要以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的道德修养,更要在追求学生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结合方面付出辛勤汗水。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更是事业的崇高使命。

小学数学论文10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堂教学模式教条化

  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模式的完整,课堂上闪电式地推进教学流程,虽然保证了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表面看来是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益,但实则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

  很多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数学课程标准》,没有真正确立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课前也不研读教材,更不会根据小学阶段数学教材的整体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难突破,即只追求高效课堂的形式,而无高效率、高效益。

  (三)课前预习不科学

  高效课堂建设以“先学后教”为原则,很多教师虽然能够根据要求安排学生课前预习,但却不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科学指导学生预习。预习内容过于宽泛,甚至对一些探究性内容也让学生课前预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对探究的兴趣。此外,有的教师既不注重对课前预习的指导,也不检查预习的结果,致使课前预习流于形式。

  (四)数学课堂气氛沉闷

  课程改革初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学生感到新颖有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可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很多学生习惯了小组合作学习,反而降低了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为了片面追求教学进度,又回归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气氛逐渐沉寂下来,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激情。

  (五)小组合作缺乏时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主要载体,但在调查中我却发现有的学生不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认为小组学习对自己没有什么益处。小组合作讨论时,主要是组长发言,组员倾听。即使有的组员参与讨论也是各说各的,学生之间没有思维的真正碰撞,缺乏有效的交流、讨论。

  (六)练习设计不科学

  部分数学教师没有认真钻研教材,不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数学练习,导致练习设计形式单一,没有层次和梯度。另外,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的教师设计练习过于简单,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拓展练习,有的教师设计练习难度太高,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课堂评价形式单一

  有的教师不关注课堂评价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很少对学生的给予激励性评价;有的教师虽然注意到了课堂评价的重要作用,但是因为语言平乏,经常使用相同的语言评价,导致学生对教师评价不感兴趣,课堂评价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

  在校本培训中,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展对《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学习,举办新课程标准专题讨论,组织新课程标准知识竞赛,让广大教师真正把握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另外,还要督促教师课前研读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和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设计教学方案,从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做到重点明确,难点突破。

  (二)创新模式,探索策略

  我校虽然构建了五环节自主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对每一个环节操作技术层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学校要组织广大教师继续学习该模式内涵,把握该模式精髓,认真备课、上课,组织教师认真听课、说课、评课,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研究数学课型,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式,探索高效课堂的操作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