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通用15篇】(第7页)
91 次下载 9 页 15289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三)动手操作,探究实践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诱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通过动手操作不仅能够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识,促进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思考、用数学知识思维。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时,笔者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来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并借助图形语言去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件。这样不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愉悦,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有效练习,提高效率
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深层次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知识的积累、素养的积淀,精心设计新颖有趣、多元化、个性化的练习,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的知识后,笔者让学生制作一份20xx年的年历卡。
(1)圈一圈,在年历卡上分别圈出父母和自己的生日。
(2)看一看,父母和自己出生的那个月各有多少天?
(3)想一想,从出生到现在,你碰到过几个闰年?分别是哪几年?这样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结语
总之,有效性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追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教师应本着为学生发展服务,促进学生自身学习方式的改变和学力的提升为根本,将新课程理念具体化为现实的、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形态,并不断加以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数学小论文14
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的价钱相等。小明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日记本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把?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价钱相等?换句话说,就是?1本日记本和2本练习本价钱相等?;再把它换句话说,就是?3本日记本和6本练习本价钱相等?,也就是说?3本日记本可以换成6本练习本?。题目中的第二个条件?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4元?,换句话说就是?买6本练习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
4。4元?。这样就可以先算出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
4。4÷(6+5)=0。4(元)
从而求出日记本的单价是:0。4×2=0。8(元)。
联系以前做过的一些题目,我又想,有些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说,解题时,把它换句话来说,可以使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更加直接,数量关系更加一目了然,也就方便我们找到解题方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陈老师,陈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还告诉我:?这就是转化的方法,转化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经会解决的问题
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
[题目2]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 我想:把?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换句话说就是?把这个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得到一个新数?。再想把原来的数看作1倍,新数就是100倍,又可以把?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53。46?换句话说成?原数的99倍等于53。46?。这样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转化成:?一个数的99倍是53。46,求这个数
53。46÷(100—1)=0。54
解题时,把已知条件?换句话说?,还真能化难为易!
最后,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1,余数是3。如果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相加,它们的和是225。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数学小论文15
摘要: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自学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小学低年级对学生的数学自学习惯进行培养,不仅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也能够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自学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探究了小学低年级数学自学习惯的培养策略,以及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