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数学毕业论文 > 正文

(实用)小学数学论文15篇(第9页)

本文共计2301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7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创设探究情境

  数学具有独特的抽象性和规律相,而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还比较弱,所以,小学生要想将数学知识理解得透彻、掌握得深刻,就一定要在学习过程中多进行动手操作,因为动手操作可以使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同时产生发现新知的欲望,这个过程也有利于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发现,才最容易掌握规律、性质和联系。而且发现又需要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获取。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尤其在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动手、动眼、动脑的平台和机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探究新知。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的缘故,其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相似,特别容易受到其他同学的影响,尤其在学习和生活习惯及兴趣等方面。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特征,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以便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其合作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例如,在教授“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数学知识时,数学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的面积公式,然后创设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分组探索。这种教学方式会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动脑、踊跃参与,通过交流和讨论,同学们会得出各自的答案。这种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三、创设实践情境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总爱问个“为什么”,而数学独特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又决定了数学学习的枯燥性,所以,要想使小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掌握好数学技能,数学教师就一定要从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创造实践活动情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实践活动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有效地进行实际应用,有利于学生将已有数学知识和新学到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和延伸拓展,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数学教师可以在新课结束后,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学生创造有利于数学知识实际应用的平台和机会,力求创设与学生实际经验和生活有关联的.教学情境,以便学生有效地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在几何图形的实践活动课中,数学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们提供实际操作需要用到的用具,像橡皮泥、小木棒、三角尺、直尺等,然后给学生明确布置实践操作任务,再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实际操作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组合橡皮泥和小木棒来成功搭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而且通过这个过程更深入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实际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来更深入地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和实际应用性,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三角尺、直尺、正方形、长方形来更直观地掌握这些图形的特点及其联系。通过这些实际操作,学生既可以对这些图形加深认识,又可以锻炼和发展数学应用能力。

  四、创设竞争情境

  小学生还有很强的好胜心,所以,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征来创设竞争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数学教师可采用“首尾相接”“找朋友”“摘苹果”等游戏方法来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和体验竞争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可以学到知识、巩固知识,而且还增强了竞争意识。例如,教学“7的乘除法”时,当学生探究了计算方法后,教师便可以设计小组登山赛——夺红旗游戏。教师说明比赛规则,让各组做好准备。随着“开始”一声口令,各组快速计算黑板上自己组的题目,哪组同学计算得又快又正确,就可以夺得红旗。这个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结合小学生的特征和教学需求,要以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