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格式 > 正文

标准论文的格式(第3页)

本文共计520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会计信息输出的控制。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是自动完成的,因此必须建立输出控制机制,以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输出控制机制执行监督管理的任务,对业务交易流程严格核实,如识别销售商品的条形码和客户的信用卡,经核实之后,方可输出交易结果。

  五、会计信息系统的重构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概念框架产生了影响,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重构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重构的基本思路是基于会计的目标与用户的.信息需求两方面进行的,即从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确认与计量、财务报告等方面,所提供的信息应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

  (一)利用事项理论采集会计数据。传统会计是使用会计科目表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六大要素变动的价值展现会计数据,这一方面遗漏了一些对决策有用的非货币性信息,另一方面夹杂了很多会计的职业判断因素(分配、递延、预计、摊销、汇总),导致会计的信息类型、信息详细程度、可靠性受到影响。事项理论的核心是将事项作为会计分类的最小单元,即事项会计的会计要素就是事项本身。在日常核算中,仅仅把各项交易活动的事项进行存储、传递,而不进行会计处理。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具有个性化特征,依赖于个人的期望函数、个人的偏好函数、个人的决策模型以及决策者的心理类型等,并且同一信息使用者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信息要求。事项会计克服了传统会计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属性的缺陷,将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分为不同类型的事项,如交易活动信息与环境变动信息。不同类型的事项具有不同的特征,对不同信息用户的意义也不相同,这就要扩大会计计量属性的范围,对不同的事项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因此,众多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信息如客户满意程度、产品质量、市场份额、人力资源、社会责任等,在事项会计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真实地提供给信息使用者。

  (二)利用事件驱动原理处理会计数据。传统会计数据处理模式是按照“凭证-账簿-报表”顺序化处理程序进行会计数据加工的。会计数据通常在业务发生后采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差。事件驱动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应用到会计数据处理上,就是对会计源数据不进行进一步的顺序性加工处理,当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要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即可随时满足其要求。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划分为若干种事件,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三)利用XBRL技术披露会计信息。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XBRL)是一种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的专门用于企业会计数据和会计报表信息发布的标识语言。信息发布者一旦输入了信息,就无需再次输入,通过XBRL就可以很方便地转换成书面文字、XLS文件、PDF文件、HTML页面,或者其他相应的文件格式。XBRL技术主要由技术规格、分类标准、实例文档组成。各企业可以依据分类标准将本企业的会计数据XBRL化。XBRL能自动、清晰地转换信息使用者选择的包括数字和文字的所有企业信息,当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网页或把数据导入电子表格、运用程序进行计算和分析时,应用软件能识别每一个数据。XBRL技术的优势表现在:提高了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了转换各国会计报告格式的速度;降低了信息交换成本,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获得性;通过互联网提供具有时效性的信息,提高了信息的相关性;解决了从互联网上获取HTML格式的会计信息不能转换的问题。因此,专为数字化报告而设的XBRL对业绩资料的影响是任何其他科技手段无法比拟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林柳燕,田月昕.基于事项法的会计信息系统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9.

  [2]冉渝.关于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完善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贸,2009.13.

  [3]赵雪梅.新会计准则导向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重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