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知识迁移理论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392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六、知识迁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艺术设计实践由主题架构、创意构思和形式表达三部分组成。主题架构涉及到作者的主观意识、艺术认知和设计理念的迁移,是艺术设计从功能性要求到艺术化表现的一个迁移过程。创意构思是设计者主观意识的外化,包括设计者的创意思维知识、主题情感化能力、设计功能性要求等,通过联想、想象构建视觉思维的迁移阶段。这是艺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设计者的知识积淀和情感内涵要求都相对较高。形式表达是艺术设计过程中最直观的,是对设计主题和创意思维的外在呈现,也是形式美法则、设计技能、技法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迁移过程,是审美与技能性表达的统一。艺术设计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设计能力。知识迁移通过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进而应用到艺术实践中,对艺术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教师在日常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重视艺术设计从业者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以实现教学过程中的灵活性。从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充分运用知识迁移理论,把艺术设计人员的素质、知识、能力培养作为一种生命的活体去传授,才能更有效促进艺术设计人员的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也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美〕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51.

  [2]路海东.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