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知识迁移理论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本文共计392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知识迁移理论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艺术设计是商品社会的重要产物。社会发展过程中,诸多行业都需要艺术设计的有力支持。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良莠不齐,如何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好更有效地学习,不仅是学习者的目标,也是为人师者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知识迁移理论出发,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探讨了知识迁移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迁移理论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知识迁移;教学设计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艺术设计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中,社会对优秀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很强烈。在近些年的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过程中,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数量大幅增长,质量却良莠不齐。本文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和学习过程中知识迁移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促进优秀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

  一、艺术设计学科概述

  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从根本上推动了艺术设计教学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学科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已经形成了专门的艺术设计学科体系,为培养专业型的艺术设计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7年,在教育部设计学科的分类中,使用了“艺术设计”这个学科名称。1998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了一个学科分类标准,“艺术设计”在国务院的学科分类中被称作“设计艺术学”,这两个名称在内涵上并无差异。艺术设计是一门融经济、科学和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与其他学科呈横向交叉关系。首先,艺术设计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服务性。

  艺术设计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给人以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从而愉悦人的身心。目前,艺术设计被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它既能够实现商业信息的传达,也能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进行诠释。艺术设计旨在通过让人们获得有价值的生活体验,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常态,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艺术设计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在经济社会背景下,是以商业服务作为主体的。其次,艺术设计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艺术设计不是设计者主观意识的无边际表达,通常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为商业服务。优秀的艺术家能够凭借自己的灵感创造出优秀的艺术品,但很难通过自己的灵感对商业产品进行设计和创造。商品的艺术设计要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在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考虑产品的特性,设计师的艺术思维和追求往往会被商品自身的特性所限制。艺术设计与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艺术设计通过对生活中最普通的商品和事物进行艺术化的包装和表达,从而赋予其审美形式和审美体验,使产品的审美特性和实用特性实现完美的结合,是物质与精神的碰撞,也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艺术设计专业知识要点

  1.艺术设计的情感内涵

  艺术是人对世界的一种认知过程,是属于精神层面的实践性活动。艺术的最终呈现形式即我们所说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既有其自身的特性,又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以及艺术家自身的情感表达,是一种以物质形式呈现的精神产品。黑格尔在他的美学著作中认为艺术应该坚守在感受的范畴。人们对艺术的感知既体现人们先天性的无意识的行为,又体现后天教育对人们整体素质和思维的影响。艺术设计教学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艺术素质的综合培养。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1]。她将艺术与人的情感相结合,旨在探讨艺术与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关系。情感要素也是艺术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2.艺术设计的形式表达

  设计者的情感表达和思维活动是艺术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设计既包含了设计者的感性思维要素,同时也涵盖了设计者的技能表达。艺术设计教学注重对学生基本设计技能和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技能是一种形式表达,是一种视觉审美体验,把艺术设计的理论素养和情感内涵高度统一起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