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成长型教学管理队伍对比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19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成长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基本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9所“成长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共计214人,平均每校教学管理人员23.8人,平均每214个学生配备一名教学管理人员。其中教学管理职能部门(教务处)配备的教学管理人员67人,占到所有教学管理人员的31.3%,平均每校8人左右。各二级学院与教学部门(包括分院、系、部一级)教学管理人员147人,各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分院、系、部等教学部门61个,平均每个二级学院与教学部门配备的教学管理人员为2.4人。9所“成长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基本情况的分类统计结果显示:(1)年龄结构方面,50岁以上人员占多数,高达30.8%,40-50岁及35岁以下分别占到总人数的25.7%和26.6%。(2)性别结构方面,男性占40.2%,女性占59.8%。(3)学历结构方面,本科学历人员占多数,达到了67.8%,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人员比例均不高,分别为2.3%和13.1%,而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所占比例偏高,达到了16.8%,其中有一所学校的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比例达到了32.3%。(4)学位结构方面,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人员占多数,分别到达了36.4%和29%,博士学位人员1.9%,比例较低,而无学位的比例高达32.7%。(5)职称结构方面,高级职称人员达到了33.2%,中级职称的比例为29.8%,初级与未定级的比例分别为19.2%和17.8%。(6)教学管理工作年限方面,工作年限低于5年的人员占19.6%,30年以上的占9.3%,其余均分布在5-20年之间。
三、示范性高职院校与“成长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比较分析
第一,从教学管理人员的配备情况来看,“成长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数量远低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前者的学生与管理人员配比达到214:1,部分院校甚至高达294:1,超出示范性高职院校的195:1,说明前者的教学管理人员相对不足;“成长型”高职院校的校级教学管理人员比例高于示范性院校,前者配备于二级学院和教学部门的教学管理人员却相对不足,平均一个二级学院仅配备2-3名教学管理人员,部分高职院校的二级学院仅配备一名全面主持工作的院长(副院长)与一名教学秘书。
第二,从教学管理队伍结构来看,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层次较为分明,以35岁以下人数较多,35-50岁之间的中间力量也比较充足,50岁以上的人员占比较低,梯队分布较为合理;“成长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呈现“两头多、中间少”的分布状态,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数最多,部分院校仍然留用60岁以上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梯度不明显。另外,在性别结构上,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中无明显的性别偏差;“成长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中性别偏差的比例较大,现有的教学管理人员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两者相差近20%。
第三,学历结构方面,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层次普遍较高,本研究统计的7所示范性和9所“成长型”高职院校中,分别有5所和4所高职院校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学管理人员,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学历的教学管理人员占多数;相比示范性高职院校,“成长型”高职院校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学管理人员较少,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教学管理人员过多,其中一所高职院校此类人员的比例达到33%。
第四,学位结构与学历结构的情况较为相似,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硕士学位以上的比例达到50%左右,教学管理队伍参加继续教育与学位提升的渠道较为畅通;“成长型”高职院校与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差距较大,无学位的比例高达32.7%。
第五,职称结构方面,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较高,职称结构呈现“倒金字塔”的状态,“成长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中初级和未定级的人员比例较高,占比37%,中级职称的人员比例相对偏小,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分布态势。
第六,教学管理工作年限方面,虽然“成长型”高职院校和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基本情况较为相似,但是前者教学管理人员中30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比例达到9.3%,远远超过了示范性高职院校。
综上说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作为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与策划者,教学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尤其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背景下,教学管理队伍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到改革的成败与效果。通过对比分析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与“成长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基本情况,本研究总结出“成长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人数不足、队伍不壮、基层配备不足、结构不合理、适应性不强等,这些因素制约了“成长型”高职院校的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