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如何学习西方音乐史(第2页)

本文共计38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对于广大高校钢琴演奏学习者来说,经过多年的基本乐理的学习及技巧的练习,读谱并严格按照谱面完成一首钢琴作品,并不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但是,对于钢琴学习者来说,如何准确把握钢琴演奏风格仍不易。由于我们不可能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用规则进行绝对明确的限定,因此演奏者会表现出音乐审美理解中的个性化倾向,然而,一些钢琴学习者会把不属于某时期的演奏风格代入该时期的乐曲中,例如,巴赫的键盘音乐不仅关于宗教传统文化,而且有一大部分来自德国民间传统音乐,他的音乐表现丰富、个性鲜明。如果说巴赫的管风琴音乐是他宗教世界观的反映的话,那么他民间性的特点则较多地体现在那风格清新、生活气息浓郁的古钢琴组曲及《平均律钢琴曲集》的部分乐曲中。若是演奏者将其音响效果演奏得过于浓重,或是将每个音符弹得过于粘连而显得过于抒情,就脱离了作曲家原本的创作意图,脱离了巴洛克音乐的整体风格。因此,如何正确进行艺术加工,合理进行二度创作这个问题,仍然困扰我们,并很大程度地影响我们对钢琴演奏这门课程的理解与学习。在如今追求个性的时代,钢琴演奏仍然需要遵从一定的共性,就是要求演奏者按照一定的基本特点演绎作品。这是因为受作品风格的限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作曲家有不同的风格。演奏者在进行演奏处理时,不能逾越乐曲本身的基本风格。例如:迄今为止,很多钢琴家都灌录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他们个别处理上展现出不同的个性,如阿劳诠释的贝多芬奏鸣曲相对严谨、绅士,拥有罕见的深度;里赫特演奏得相对潇洒活泼;施纳贝尔则力图忠于古典主义,演奏得毫不夸张;肯普夫演绎得精细优雅又不失浓厚……但不管他们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都是要表达典型的贝多芬整体风格特征。因此,钢琴演奏者在演绎个性的同时需要先尊重作曲家的基本情绪特征,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把握演奏风格是演奏者弹好一部钢琴作品的基础。因此,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西方音乐史和作曲家的了解与学习,这从很大程度上能帮助钢琴学习者充分了解作品的乐思及情感,从而进行合理的“再创造”,从另一个角度促进演奏技艺的提升。如何“再创造”取决于钢琴演奏者自身持有的各种属性,如年龄、性格、阅历、民族、文化程度、知识素养、内涵,以及对作曲者本身的国家、历史、民族、性格、作曲时的状态是否了解。在演奏者达到一定年龄,就要具备必要的知识涵养,系统完善地了解音乐史学方面的知识,若是以空白的状态直接练习钢琴演奏技巧或是直接演奏钢琴曲,就只能得到刻板甚至错误的音响表现而不是正确表达音乐。

  当我们遇到一个全新的作品,在没有指导老师,没有音像资料的情况下,如何分析作品,如何理解作品,如何演绎作品,这成了我们在学习钢琴演奏这门课程上的一个绊脚石。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习惯了长期埋头练习,以攻克大曲子为终极学习目标。其实练琴需要多思考,然而对作品的严谨分析只能说是思考的某一个方面,更需要宏观学习西方音乐史,或者细化学习西方钢琴艺术史。西方钢琴艺术史发展分为四个部分。其中学习第一部分键盘乐器的历史沿革,是为了更好地掌握钢琴演奏的风格。几百年来键盘乐器的形态几经重大改变,但这种革新往往被演奏家忽视。殊不知乐器的演进和发展直接影响作曲家的创作风格。现代钢琴学习者应当了解所演奏的作品是为什么形态的乐器所写,了角其各方面的形态及功能,不仅如此,还要了解当时人们在这样的乐器上使用何种触键方式、指法。可以说,演奏技术是直接伴随乐器的演进而发展的。演奏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创作风格的改变,而作曲家的创作要求又反过来促使乐器作出进一步革新。可见,乐器的变革与创作风格、演奏风格有着直接并且相辅相成的关系。因而,若是一味地蒙头练习,则并不能宏观上掌控正确的演奏风格。然而,如果知道了莫扎特时期的钢琴与近现代钢琴构造、音色、材质等方面的不同,那么必不会把莫扎特的钢琴曲弹得如李斯特钢琴曲般炫技。对于演奏者来说,只有充分了解这些背景知识,才能掌握乐曲中的情感色彩,才能正确演绎。

  在学习钢琴演奏这门课程时,掌握大量的西方音乐史知识,会对我们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了解作者的生活环境、时代背景、创作时间、当下心境等内容能使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作者写作时的思维。联系多方面的背景,合理科学地对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行推理,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乐思及乐曲内涵。并且带着这样的逻辑演绎作品,在严格按照谱面要求进行演奏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二度创作。准确表达乐思,给予听众全新的听觉感受。把原本单一的技能训练发展为既有技术练习又有理论学习,既有钢琴表演又有音乐史学及美学渗透的深入展开的学习模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