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信息管理系统论文(集合)(第24页)

118 次下载 25 页 4495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4.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

  尽管如今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地被认为是现代组织运行的基本条件,但从计算机被引入管理领域起,就一直有人怀疑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信息系统的评价,包括评价的准则、方法和过程,就一直是该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早期用以代替人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的目标基本上是提高运作的效率而不引起组织的变迁,因此成本-效益分析就被认为是一个合理的评价信息系统价值的方法。然而,随着组织中的综合信息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的开发,问题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信息系统的战略价值和无形的品牌价值等非直接的经济价值必须加以考虑。同时,信息系统的组织价值还面临着如下的问题:谁获得益处?是否其中的一些人员会失去位置?是否一些人员的权力会被改变?是否组织会因为信息系统的使用变得脆弱(如由于系统的故障、专家乃至运作人员的流失)

  随着信息系统引起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化,传统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就显得更不适用了。人们必须从组织理论、社会学理论和经济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结合方面寻求答案。

  2.5.信息系统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

  从该学科诞生伊始,人们就开始研究信息系统对社会福利、工作模式以至生活模式的影响。研究信息系统的成本、效益和风险对于组织中或组织以外的不同人员的不同影响,不同的信息系统对组织的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不同影响;考察信息系统对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对社会民主生活人的隐私和身份认同的影响等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3.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议

  3.1.坚持宽基础上的专才教育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掌握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其它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宽厚的基础,但不要求学生对各门学科知识都精通。同时该专业的学生应该精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方面应该是专才。

  3.2.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人才是经济的支柱,信息是经济的生命。"这是日本人的观念。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原因就在于充分利用和挖掘了国内外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然而在我国,这种信念、观念和意识仅为一部分人的认识,不少人还处在朦胧状态。因此,强化信息意识,提高国民的整体信息意识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图书、互联网等一切传播媒介,大力普及信息意识,增强人们的信息智能,提高人们认识信息、吸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3.3.加强教学改革,更新课程内容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设立目的是为了解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与人们对信息利用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为社会培养以应用型为主的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而用户的需求和信息技术又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于有关信息资源开发过程及原理方法的核心课程,应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由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及学生因素又会使该专业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课程体系会呈现一定的变动性。

  对于专业课,目前有许多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是新开设的,要加强对这部分课程的研究,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或遗漏。由于本专业是一个发展较快的学科,因此,要不断地将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有关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方面的新课题和学科发展中的新理论与新知识及时吸收到课程中来,从而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此外,要借鉴国外相关专业和学科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如美国、英国近年来在信息管理教育方面增设了许多有关信息技术、信息交流与人际交流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内容。有关现代化技术类课程,首先要让本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网络化知识,其次在基础课中充实新技术研究成果。同时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选课,范围包括基础物理、基础生物、基础化学、实用写作、外语,汉语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市场信息学、企业管理、社会信息系统管理等课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