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新闻传播学论文精选(15篇)(第2页)

本文共计4538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

  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

  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

  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

  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

  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

  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

  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

  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

  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

  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

  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03、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

  104、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

  105、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

  106、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107、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108、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109、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

  11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

  111、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

  112、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新闻传播学论文2

  摘要:在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传播一直以其高标准的制作传播流程占据着传媒的制高点,新闻的政治舆论导向关乎着国家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而随着微时代赛博空间日益渗入到大众传媒的各个方面,探讨“全球在地化”情境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新闻传播的本质出发,通过微媒体和传统媒体在赛博空间内的显性表征及相关性,探索三者相互融合、促进与重构的机制。

  关键词:新闻传播;微媒体;传统媒体;重构

  新闻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新闻定义中的传播主要指“大众传播”,即职业传播者通过某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向大众人群传递信息的活动。随着“全球在地化”的深入和互联网文化的进驻,中国的传媒发展已与世界接轨,新闻传播已经发展到从最初的整体、宏大、秩序进入到个体、碎片、张扬的微媒体后福特主义阶段,个体意义上的事件性和参与性已经成为微时代的显著特质。当微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展现出积极生长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亚文化趣味的征引和消极的时代症候,这些都给传媒工作者和研究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笔者在本研究中试图通过微媒体和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特质及关联性,探讨微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交互立体化发展规律以及重构机制。

  1.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及显性特质

  在人类信息传播的发展历程中,新闻传播以权威性、时效性、真实性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性始终占据着传媒的高地。新闻传播的载体和途径从广义上分有两种方式,传统媒体和微媒体传播。传统媒体是相对于近几年兴起的互联网媒体而言的,即通过某种机械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的文艺样式(包括报刊、报纸、广播、电视等)。即使在微时代得以正式具名的维度下,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仍然在信息内容生产、深度专业化报道、资源配置、机构规模、行业主导权及权威性等方面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和鲜明的特点。

  1.1强大的新闻信息内容生产能力以及高质量、标准化的专业制作团队

  国外一项名为《在线读者行为报告》的研究表明,选取数百万博客和社会微媒体网站的信息内容进行分析,80%以上的链接都以传统媒体机构为信息源。实则是说当今炙手可热的微媒体传播平台内容的生产能力还是有限。由于中国的媒体机制形态(微媒体在新闻发布上的采编权相应受限),这种现象在中国体现得更为明显。中国的传统新闻媒体机构有着庞大的规模、优秀业务能力的记者和采编人员、一定区域内最专业顶级的制作设备,这些配置都决定了传统媒体在新闻制作发布领域的高质量、高标准以及无法撼动的资源优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