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集合(15篇)(第5页)
95 次下载 16 页 27285 字【 字体:大 中 小 】
3.1强化认识,完整叙述
由平均分实物导出,图形也可以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它的1/2。要求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折出它的1/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小组合作中解决疑难。通过进行比较交流,说一说:你拿的是什么图形?如何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哪部分是它的二分之一。使学生能够完整叙述1/2的含义,提高表达能力。这个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还让他们明白数学无处不在,源于我们的生活。最后,在共同交流,检查所学习的新知识,达到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3.2动手操作,促进内化
紧接着,顺势引导:你能继续折出这个图形的1/4吗?引发学生继续探索新知的欲望,逐层深入的诱导新知。交流汇报意义后,课件引出长方形的.4种不同的折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涂色部分都可以用1/4来表示呢?让学生体会到:虽然纸的形状不同、折法不同,但把这张纸都“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这张纸的四分之一。这个过程由浅入深地逐层深入,学生自主探索,欲望强烈,解决了疑难问题,使他们充分地体验到了成功。
3.3顺势引路,巧妙迁移
认识了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让孩子们乘胜追击,继续研究各种几分之一。顺势教师要求:你能试着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吗?拿出学具袋中的材料,每人选择一样试一试。经过折涂,学生之间的交流介绍,让学生展示并解说成果。通过变换板书的数字,引导学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师提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那平均分成5份、6份、100份呢?学生总结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锻炼他们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形→数”、“数→形”,分阶段把握数形结合知识难度,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低段学生及图形建构差的的学生适宜“形→数”的直观思维,其教学大多以观察、操作等活动开始,在感知和积累了大量空间图形的具体形象及抽象化图形后,自然过渡到复杂、抽象的图形学习。高段的学生适宜“数→形”、“数→数”的抽象思维,因其数形知识有了一定积累后,几何直观图形感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他们在观察、分析、思考题目后,对于简单的图,不一定每次都要画出来。数量关系式、图形能用“脑图”表现出来再好不过,“脑图”才是我们最美好的追求。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数与形的知识结合起来,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使问题迎刃而解。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视其情况,降低层次,回溯到相应的基础上再予以教学。
数学论文7
在一次听课中 , 老师讲关于行程方面的应用题 , 引导学生总结出 : 路程÷速度 = 时间、路程÷时间 = 速 度、速度×时间 = 路程三个关系式。正当老师讲得津 津有味的时候 , 平时脑子不太好使又不爱发言的王刚 站起来对老师说 :" 时间÷路程行吗 "? 全班哄堂大笑。 老师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不暇思索的说 :" 时间÷路程 等于什么 ? 不对 , 请坐 !" 显然老师是生气了。
我心里特别不好受。这个学生的提问多好啊 ! 平 时不爱回答问题 , 在有老师听课时他敢于提问 , 这就值得表扬。况且他的提问是多么的独道呀 !
" 时间÷路程 " 到底行吗 ? 请看下面小题 : 小明步行 2 小时走 5 千米 ,3 小时走多少千米 ?
解法1 15 ÷ 2x3=7.5( 千米 )
解法2 23 ÷ (2 ÷ 5)=7.5( 千米 )
在解法 1 中 ,5 千米是路程 ,2 小时是时间 , 路程和 时间是相关联的.量 , 用 5 ÷ 2 直接求出的是速度 ( 即每 小时行的千米数 ) 。而在解法 2 中 ,2 小时和 5 千米同 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2 ÷ 5, 也就是用 " 时间÷路 程 "( 它表示行 1 千米路所需的时间 ) 。
从上可知 ," 时间÷路程 " 也是行的。教师不能只 为教知识而阻塞学生的思路 , 相反的说明我们教师的 知识尺度太短了。
数学论文8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浅谈“互联网+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分销渠道的影响研究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用其对策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发展问题与对策论文
农业旅游的创意发展路径探究论文
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探究论文
农业旅游产品模式创建途径论文
关于农业旅游的发展对策论文
农业旅游形象传播模式论文
农业旅游产业融合新模式论文
蔬菜在农业旅游项目中的利用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鸭绿江旅游感悟(精选6篇)
旅游调研报告(精选22篇)
旅游句子(精选350句)
关于旅游的作文(精选89篇)
【实用】数学论文作文3篇
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论文
浅谈“数字感”为数学技能打下基础
浅谈中学数学解题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