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5篇[优选](第17页)
本文共计3168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教师注重言谈举止,突显教师示范作用,以身作则
低年级的孩子因为年纪特点,不是对所有的行为都能分辨细致,老师在孩子们心里都是至高无上的,只要是老师所说、所做的,他们都认为是对的,教师是孩子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言一行,学生都耳濡目染。因此,教师的职业素养、仪表形象、语言素养、交往礼仪等对学生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例如,我发现有的班级老师喜欢用教鞭在讲台上使劲地敲打,试图控制班级纪律,下课后,很多孩子就学着老师的样子,拿着笔或者也拿教鞭在桌子上拼命拍打,这样不但不文明,而且很容易敲到其他同学,非常的危险。教学中,我非常注意树立自己在学生面前文明礼仪的形象,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张笑脸相迎,一句好话回应,一双眼神鼓励;一颗爱心相待。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在有意识地模仿自己的待人处世的方法,我平时表现出的文明礼仪素养逐渐内化为学生自主的意识和行为,学生良好的个性行为正在逐渐形成,文明礼仪在班级蔚然成风。
三、家校联手共话文明,回归生活内化于形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父母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家长必须十分重视自己良好标榜的树立,为子女的为人处事进行积极引导和正确示范。在生活中,家长要与人为善,尊老爱幼,诚实劳动,爱国敬业,乐善好施,讲诚信,讲文明,讲道德,讲礼仪,子女在父母文明行为的影响下也会成为一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上进、热爱生活的优秀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有时会发现,孩子回到家与在学校的表现会存在偏差,孩子在学校好不容易改掉的坏习惯,在周末或假期结束返校后,似乎一切又回到起点,坏习惯又得重新强调。所以要想彻底改掉不文明行为和坏习惯,仅仅依靠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多方力量形成合力,为学生营造文明礼仪的社会氛围,使得课堂、学校、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场所,形成教育合力。孔子强调:“不学礼,无以立。”他将礼仪提升到了立身做人的高度。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配合、共同努力。其实,教育与教学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以上几个环节也是相互关联,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的。就像文明与礼仪一样紧密相连。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找准结合点、渗透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之中。
文明礼仪教育论文15
礼仪本是为了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它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过程中,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标志着人类生活摆脱了野蛮和愚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表现。礼仪是人自身最应达到的高地,文明、诚信、互敬,高素质,这些全是礼的代名词,全是礼仪价值的体现。
关键词: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礼仪本是为了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它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过程中,反映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标志着人类生活摆脱了野蛮和愚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表现。
自中国进入WTO后,各种经济活动皆严格按照公平竞争,等价交换,信守合同等规则来运行,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而礼仪在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规范人们的行为,净化社会环境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使人们在交往中互尊互敬,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创造社会安定团结,规范文明公民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时代的进步和社会主义的建设离不开礼仪。
以君子风范待人接物,以礼仪行动处事纳事,在与他人谈和中,礼可以决定成败,在天灾人祸中,礼可以决定生死,在待人处事中,礼可以决定是非,在竞争学习中,礼可以决定优劣。罗兰曾经说过:“如果要替成功的人找出一个最起码的秘诀,大概你会发现他们只是克服了自己的沉沦,以礼服人、待人。”
所以人会礼行礼往往决定着一切。良好的礼仪习惯是一种资本,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发展。现代社会,人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文明礼仪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http://www.lw54.com/d/file/p/20240416/795610f50fc3d5810d5120bd596d0a3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