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专业论文(精)(第3页)
本文共计4488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尽管高职会计专业的就业导向型人才培养一定程度上满足企业的财会岗位人才需求,但由于社会发展十分迅速,日新月异,新型财会系统管理工具的出现和应用大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会计基础岗位有被削减甚至被新技术取代的趋势,加之会计专业在各大高校的广泛开设,新增就业人员越来越多,使得社会就业尤其是基础操作型财会岗位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创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素质、知识和能力素质以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十分必要,不但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企业运作综合能力的锻炼,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还能拓宽学生的职业选择,为毕业后投身于创业浪潮打好基础。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业的优劣势分析
实践表明,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关键在于实行科学的财务管理[2],在会计的基础上,强调对资金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分配活动中的最优化运用。财务管理贯穿于创业的每个阶段,是一切创业活动的首要前提,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由于在校期间接受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和训练,掌握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会计和财务管理技能,在具体的创业过程中,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较强,能够更好的对财务环节加以控制,优化财务管理过程,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经营和财务危机发生的风险。然而,创业对创业者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一般来说,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学生由于在校所受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更多的会站在将来所可能从事的`财会岗位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通常对商业模式、产品设计、业绩目标达成、客户需求体验等全方位考虑往往不够周全,思维局限性较大,这是制约会计专业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容易将专业知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割裂,另一方面,单一会计专业知识的浸染,学生知识的积淀片面化、教条化,无法将企业实际的业务操作流程与专业知识串联起来,无法实现理实一体化的高度融合,无法很好的适应市场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及能力的需求。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自从20xx年国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全民创业已经被纳入国家的重要议程,并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广泛开展创业活动,培养优秀的创业者特别是针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对我国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应该根据学生传统的在校教育培养模式特点,综合分析学生的优劣势,从学生主观素质和客观条件出发,制定针对性和目标性强的系统的创业能力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创业意识
会计专业作为一门专业性强的学科,在校教育中,学生很容易陷入单一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相关的实践训练,从而导致对社会大势发展状况不够了解。针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现实情况,国家提出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号召,为学生创业提供各种政策便利。学校应该定时开展形式与政策宣传,营造敢于创业的氛围,强调创业作为学生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在主观上形成创业意愿。
(二)训练心理素质
创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来说由于受众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尤其如此。学校在开展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一方面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和认知视野,破除专业思维格局,另一方面能加强锻炼学生的逆商,使其在逆境面前,形成良好的思维反应方式、坚强的意志力和摆脱困境的能力。
(三)倡导企业家创业精神
大学生创业要想成功首先要有企业家精神。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3],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结果。创新贯穿于企业生产、采购、营销、服务、技术研发、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个环节,不可一蹴而就,日积月累,方能有所突破。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创业本质上是一项集体活动,对内只有充分搞好团队协作,充分调动各成员的积极性,企业经营才能顺畅。对外需要和各关联单位形成合作共赢的关系,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建立长久牢靠的彼此信任的商业伙伴关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是开展创业的前提,创业能力是决定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指创业者在能否在创业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所拥有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决策能力等。高职院校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可以考虑基于现有的特色的会计专业教学方案和教学资源,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具体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