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教育教学论文(第11页)
本文共计3428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4转变学生观念、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客体地位,学生仅仅是简单的进行知识记忆,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创新进取精神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不能实现真正的互动式教学,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慕课课程则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不但是课程的消费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参与者,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动性和主体意识[8-10]。
3结束语
慕课为现代医学教育教学的改革带来了很好的契机,更加医学院校的实际教学特点,对医学慕课进行科学发展,最终来更好改革医学教育教学,推动我国医学教育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泓,李宏增,张昕,等.慕课对老年医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华全科医学,20xx,13(10):1701-1703.
[2]温静,李小艳,梅爱红,等.MOOC对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启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xx,21(9):881-883.
[3]慕颖,邓尧,王长青,等.浅谈如何实现病理学与中医的结合[J].内蒙古中医药,20xx,31(19):115-116.
教育教学论文9
一、立足幼儿特点,巧用方法,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偏向技能目标,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为了让幼儿掌握规范的舞蹈动作,教师开展强制性、重复式的枯燥训练,致使学生学得辛苦、无趣。其实,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目标并非单纯地训练幼儿的舞蹈技能,而是促使其体会到舞蹈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与提高幼儿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在创编舞蹈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特点,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视角感受各种形象与角色,将故事情节或小品巧妙地融入舞蹈中,使舞蹈教学游戏化,并运用肢体动作灵活展示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使之更具故事性、灵活性与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自觉、自愿地舞动起来,感受到舞蹈的乐趣,避免了单纯灌输与操练带来的厌烦情绪。如在教学“吸腿跳”的舞蹈动作时,笔者让幼儿把一条腿当成“树”,另一条腿当成“小猴子”,玩“猴子爬树”的游戏,比一比哪位幼儿的“猴子”爬得又快又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表现欲。
二、遵循幼儿规律,科学训练,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幼儿的肌肉、骨骼都十分稚嫩,所以教师应重视幼儿的身心特点,立足启蒙教育视角,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展开科学的训练,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学习趣味,培养幼儿的舞蹈感知力,发展幼儿的身体运动技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首先,由形象入手。不管是理解能力,还是身体协调性,幼儿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启蒙教育,从身体认知与形象入手,增强幼儿身体感知能力与感性认识。如教师可以借助儿歌的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认识头、腰、肩、腕等身体部位;其次,由日常生活入手。如在教学舞蹈“小鸭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鸭子的嘴是什么形状的,鸭子是怎么走路、吃东西的,然后让幼儿试着模仿鸭子的动作,比一比谁的动作更标准,以提高幼儿观察与辨别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还可以逐步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使他们的舞蹈动作更准确、更熟练、更优美。
三、尊重幼儿差异,鼓励创造,发挥幼儿的舞蹈个性
舞蹈不单只是动作模仿,还是创造性的艺术,需要学生自由发挥、自我表现,进行想象升华。但是,在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差异性,采取统一标准,缺乏创造意识与个性,所以导致部分幼儿因动作难度大、性格内向等原因,不敢表现,失去学习兴趣。在启蒙教育视角下,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搭建宽松自由、自主表演的舞台,给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解放幼儿的头脑与手脚,让幼儿能主动参与舞蹈活动,最大限度地释放幼儿的创新思维与个性潜能,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如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舞蹈材料或道具,营造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的舞蹈激情,然后要求幼儿伴着音乐节奏即兴舞蹈,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一来,幼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舞动起来,感受舞蹈的快乐,提高学习舞蹈的信心。如女生可以用“披风”绑头,表演新疆舞;男生可以选择“手环”当“手鼓”,配合女生做“转圈”“踮步”等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