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论文【共15篇】(第14页)
本文共计4659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
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淡薄少数合同有失公正,合同文件存在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不平衡,风险和责任分配不合理现象。从目前实施的建设施工合同文本看,施工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是发包方制定的,其中大多强调了承包方的义务,缺少对发包方的制约条款,尤其是对违约、赔偿等方面的问题并未制定出较为明确的处罚或奖励措施。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不平等合同条件等问题,也给索赔工作造成了许多干扰因素,再加上承包商自我保护意识差、索赔意识淡薄,导致合同的效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索赔难以进行。
2.2专业人才缺乏
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需要有高素质、能把握全局的人,具体地说就是不仅要通晓法律知识,还要熟知工程项目的运作规律。现阶段,我国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就算有合同管理人员也缺乏系统的法律、合同管理方面的培训,无法对合同涉及的各项法律问题作出准确判断,不利于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是保障合同管理高效开展的基础,但目前诸多建设工程管理部门未对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予以重视,导致合同管理工作的开展缺少可靠依据。同时,合同归档管理、分级管理和评审管理机制不健全,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并未严格执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无法实现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3完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措施
3.1做好前期策划
投标单位要组织经验丰富的商务、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环境进行勘察,编制投标文件时,应根据前期调查情况,重点关注投标工期、技术可行性、施工方案是否符合招标文件要求,组织技术、商务、财务、法律、施工管理、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人员对投标文件中的工程量、技术方案、商务报价、施工组织设计等内容进行审查,合理确定投标报价。另外,要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及时提交投标文件,缴纳投标保证金。组织实施项目前要进行前期策划,做好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充分考虑项目实施问题,选择恰当实施模式,杜绝采用“提点子、卖牌子”的`方式实施项目。
3.2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和运行体系
合同管理涉及企业管理的许多方面,仅靠合同管理机构难以完成管理职能,应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使合同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通过制度来规范、协调各方的工作,使合同的签订、履行和争议处理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一是建立合同审查会签制度,一般合同由业务部门、技术部门、项目负责人、合同管理部门分别审查,重大合同还须由安全部门、财务部门、主菅领导审查,由参与审查的各部门和人员提出审查意见,对存在的问题经整改后会签。二是建立合同交底制度,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对其他各级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同时,将相关事件的责任分工到组,便他们明确自身工作范围和责任,尽心尽职地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实施合同管理。三是建立补充合同制度。与工程重大变更相关的事件,如项目估算该重大变更对工程成本、进度的影响,及时通过双方谈判协商签订补充协议。
3.3加强施工合同变更索赔管理
合同变更在建筑工程项目实践中比较频繁,而合同变更往往会导致索赔纠纷,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利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合同管理人员要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建设项目合同进行动态管理,对变更索赔项目要依据相关合同条款,重视现场签证,及时记录、收集整理所涉及的文件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履行合同,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生存能力。
3.4优化合同管理人员职业素质
优化合同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也是保证合同管理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选择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公开考评和竞争招聘方式挑选优秀人才,以充分发挥合同管理的人才优势,保证合同管理过程井然有序。二是组织好在职培训。根据企业与市场结合,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当前的合同管理工作。三是建立专业考核制度,定期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考核。重点考核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责任意识、风险控制能力以及问题处理能力等,对于表现优秀的合同管理人员给予奖励,鼓励员工积极学习,从而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