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优秀]管理学论文15篇(第2页)

本文共计5436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结语

  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学方式,新形势下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很难适应现代大学生的学习需要[4]。因此,这就要求高校教师采取多元化的交互式教学方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所侧重。开设医院管理学课程是为满足学生和社会需要的,学生学习医院管理学的最终目的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更好地为医院的发展服务。对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探索,通过外聘教师,将对分易平台、多媒体、案例教学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该课程的教学中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5]。因此,医院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要适应新医改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郑一,王玉敏,陈健,等.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管理[J].大学教育,20xx(6):14-15.

  [2]罗萍,胡振.浅谈医院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与体会[J].高教论坛,20xx(3):89-91.

  [3]李传春.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导刊,20xx(10):51-52.

  [4]谢幼如,柯清超.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

  [5]杜淑英,李作兵.案例教学法指导《医患沟通学》见习实践的思考[J].中国医院,20xx,14(5):52-53.

管理学论文2

  摘要:

  在现代高职管理学教学中,跨文化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为学生发展成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奠定基础。所以高职院校要在管理学教学的过程中革新管理教学的内容,改革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高职管理学教学中跨文化管理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高职教学中跨文化管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及高职管理学教学中跨文化管理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学生跨文化管理能力培养效果的方法、策略,旨在为高职跨文化管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管理学教学;跨文化管理;培养策略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人才,所以在管理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这是培养学生管理方面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新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企业运营发展已经实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企业内部的员工也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时候,要认识现在多元化的企业环境,丰富高职管理学中的跨文化管理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管理意识,为学生将来投入管理事业奠定基础。文章就现阶段我国高职管理学教学中跨文化管理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探究如何提高高职管理学专业学生的跨文化管理能力。

  一、高职教学中跨文化管理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跨文化管理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美国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针对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设计出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机制,是维系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共同的行为准则,能够有效的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和价值,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所以跨文化管理成为管理学教育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尤其我国高职教育的'最直接目的是培养社会市场中需要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要以提高学生跨文化管理的能力为培养目标来重新设置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管理能力,为将来投身社会企业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我国高职管理学教学中跨文化管理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的设计缺乏针对性

  从我国众多高职院校的管理学教学内容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的管理学教材与高校本科管理学的内容基本一致,甚至有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学教材直接是通过删减部分本科管理学教材内容然后直接投入使用。这种教材的编制往往很少会涉及到跨文化管理的内容,所以没有体现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难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管理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管理能力。

  (二)教师跨文化管理教学能力的不足

  大部分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现象,认为高职的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无需太多的实践性指导并且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管理能力方面凸显出较大的弊端。尽管部分高职院校在管理学教学中融入了跨文化管理教育内容,但是管理学专业的教师不具备专业的跨文化管理教育能力,不能真正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管理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