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的论文[精华15篇](第2页)
本文共计3000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这位母亲说:“就喜欢看兵器、军事方面的杂志。”作为小学生,喜欢看军事方面的杂志这么专业的东西,说不定,将来还是个军事天才,这些方面不正是他的优点吗?其实,每位家长都曾是个好的教育家,也就是说,都会“赏识”。在孩子刚刚学说话的时候,哪位父母不是充满信心,坚信自己的孩子会说话呢?若说得迟,还会说“贵人语迟”呢!可惜的是,到孩子上学后,家长们却丢弃了赏识,总觉得自己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看到了差异,便要训斥,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缺少发现。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则更需要“赏识”。
有这样一位家长,他原来总嫌女儿字写得不好,训来训去总没有效果,相反的,每次教育孩子,孩子总是犟嘴:“怎么不好啊?就好!”后来,这位家长改变了一种方法,一次,看女儿写作业,字还是那样,但他却说:“哟,字写得很工整嘛,这样认真,以后一定会写得很漂亮!”没想到女儿呆了呆,竟然大哭起来,并说以后会写得更好。从这孩子的由犟到哭到表示决心来看,她是多么需要赏识啊。因而,在强制要求和期望鼓励均可以作为教育孩子的方式时,期望鼓励可能会产生更积极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善于赏识学生。学生一旦有进步,教师就应及时给予表扬,甚至可以为学生创造取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点滴的进步中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失败是成功之母”更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
即使是学困生,教师也应善待他们,学困生不过是一根“生锈的针”,只要教师帮忙磨,他也会发光的。当然,赏识并不是说不要批评,关键要看如何批评。若是训斥地批评,那定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扼杀其自信心和积极性。而赏识则能激发其自信心和进步的潜能。可见赏识教育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赏识教育的论文3
在当今经济、科学发展迅速的时代,要求学校、幼儿园培养出的学生是综合素质好,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有责任感,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赏识孩子——教育成功的良方。如何使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关键在于教师和父母是否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在教育的过程中,学会用赏识的眼光、手段、方法去挖掘、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去促进其好的方面得到巩固,继续发扬,纠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知识贫乏但又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把这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的孩子乐意接受?并能使我们教师和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呢?——那就是赏识教育。
赏识孩子,实质上就是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孩子的发展潜力很大,可塑性很强,而自我评价能力却比较低。赏识孩子,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孩子获得成功感,促使他努力进取,争当好孩子。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会了赏识孩子,体会到赏识孩子是成功教育的“秘诀”。比如:前两年,我们幼儿园有个叫宝宝的孩子,他原来在小班就读,因为他的性格上有点偏激,爱打人、抓人,有时会突然怪叫,而且自理能力差,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上厕所大小便,有很多不良的坏习惯,上课、睡觉总是吵闹不安,班上很多小朋友被他抓破了脸,家长投诉,被他抓过的孩子不愿上幼儿园。所以他班的老师就动员其家长退学,园领导跟我说了这件事,(当时我是带中班的孩子)我就想到用赏识的方法去尝试教育,就一口答应他转到我班来就读。刚来我班时,他确实是这样,有很多不良的行为和坏习惯。我通过家访知道了宝宝是个不足月的早产儿,又是个男孩,在家庭成员的宠爱、溺爱之下,养成了任性、偏激的性格,但我观察了他,知道他爱听歌,爱唱歌,我用了赏识的方法、手段去接近他,感化他,换句话说:我是师长,又是母亲,也是同伴,更是家长的好朋友,我与其家长齐心合力,释疑解惑,塑造行为;亲切周到,悉心关怀,不厌烦;同时我又把自己看作是他的伙伴,以自己的儿童心、儿童情、儿童趣与他相伴相随,取得了他的信赖和依恋,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幼教之友《赏识孩子——教育成功的良方》。我赞美他的歌声,还特意买回几张幼儿歌曲的VCD碟,带他到家里来玩,听歌、唱歌,告诉他不听话老师和小朋友都不喜欢,也不得到老师家听歌。他自己经常自言自语说:“不听话不得到老师家唱歌”,他在集体活动中,突然激动怪叫时,我就做一个动作暗示他,他马上领会而不再大叫大喊了,叫他给同伴唱歌,多给他掌声,我经常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告诉他:“你做得很好,你唱的歌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听,要是你不打人、不抓人,就更好了”,还经常亲亲他,抚摸他的头,给他自信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宝宝再也不是那种吵闹不安、打人、抓人、性格偏激的孩子,他已变成了一个跟同伴一样,人见人爱,活泼可爱,爱唱歌的好孩子了。

](http://www.lw54.com/d/file/p/20240416/795610f50fc3d5810d5120bd596d0a3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