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荐】(第20页)

32 次下载 22 页 37690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引言

  高中化學教学中引入问题引导法,课堂上教师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不同思维与方法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凭借已掌握的化学知识与认知水平,通过积极探索掌握新的化学知识。同时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本文主要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引导法的应用。

  1.高中化学教学现状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主要表现为知识渐序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分析高中化学教材可以发现,教材编排存在明显的渐序性特点。与以前高中化学教材相比,新的教学知识点内容衔接更加紧密,已初步形成知识体系。此外,改革后的教材内容更加注重与高中知识的衔接,学生更加容易学习与掌握知识点;其次,高中化学课堂教育还表现明显的开放性,教学中涉及化学实验,因此其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存在一定的开放性。

  (1)教学方式不合理。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陈旧,植入式教学方法造成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化学学科具备一定特点,部分教师不能适当安排实验课程,有时天天实验课,让学生产生疲劳感;最后一些教师不能创新教学思路,教学方式过于刻板,课堂氛围严肃,影响教学效果;(2)教师整合能力不足。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增加复习课堂,有效整合化学知识。但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整合化学知识时,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进将课堂化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内容,直接与教师水平与理念影响;最后还和学生日常学习相关,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步骤与学生情况脱离。

  2.高中化学课堂问题引导法应用

  有效的课堂问题可以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启发学生思维,深化知识理解程度,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但目前高中化学课堂引用问题引导法时效果不理想,主要存在三点问题:

  2.1预设提问问题

  实际教学中公开课必不可少,但部分教师为提高公开课的观赏性,提前设置好问题,并将答案告诉学生,课堂上按照教师制定的预案开展教学,依据问题得出想要的答案。这种煞费苦心的精心安排,让师生都感觉到无味,失去教学的原本意义,在这种课堂模式下,教师提问毫无意义,学生也学不到所需知识。

  2.2提问形式单一

  教学主要面对全体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这意味着教师不能按照统一标准教学。教学提问时,要根据学生情况,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争取所有学生都有参与提问的机会。目前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与针对性,并不能激发学生思维,部分问题过于呆板、机械,造成学生在课堂上成为被动“应声虫”,回答“是”或“不是”。事实上,高中化学课堂提问存在机械无效的问题,影响提问效果。

  2.3问题难度较大

  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来自生活的规律或俗语,但学生并不能深入理解这些,也不明白为什么去遵循这些规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时,重点解读化学专业术语,不然学生无法理解其中含义,造成学生畏惧学习化学,最终失去兴趣。比如这样一个提问案例:

  研究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中,教师进行提问。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二氧化碳,同学们思考下二氧化碳是什么,其作用有什么?

  学生:集体沉默,一脸茫然。

  教师:这里老师举个例子,人们呼吸时吸进去以氧气为主体的气体,呼出去的主要是二氧化碳,同学们想想其作用?

  学生:继续沉默。

  (CO2本身无色无味,学生初次接触根本无法理解)

  教师直接提出“什么是CO2”,这个问题过于专业,学生不能理解,紧接着的“CO2作用”让学生如坠云里雾中。现实中学生忙于学习,很难有精力去观察身边事物,也就谈不上回答问题。

  3.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引导法应用优化分析

  3.1问题提出

  从某种程度来讲,帮助学生突出问题比教会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应用“问题解决法”的首要前提是提出具有价值和研究意义的问题,利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动力,作为一个起点,贯穿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开放、新颖、关联并具有挑战性的原则,设计难度适中且有助于学生突破认知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层层递进,形成一个关联式的知识链,且有助于学生在理解新知识的前提下开展积极有趣的探究活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