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论文集锦[15篇](第19页)
本文共计4510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税收筹划能够使企业的偿债以及盈利能力得到提高
可以说在财务能力之中,盈利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企业盈利能力通常是在税后利润方面进行表现的。企业提高税后利润的途径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增加收入,第二是降低成本费用。而税金作为企业的一种必要成本,税收越高,企业的利润也就越低,所以说企业应当利用税收筹划来降低有关税收金额,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大增加。对于企业财务能力来说,偿债能力是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对于某个时间点中,企业对于到期债务的清偿能力进行了反应,企业不但可以用货币资金进行清偿,还可以用非现金的资产进行抵债。而企业的纳税支出比较刚性,在持续的经营之中,企业应当依照税法的有关规定,通过货币资金进行上交,如果说货币资金不足,一时间没有办法进行资金融通的话,企业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处罚,使自身形象被严重损害。因此企业应当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对于税金支出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在必要的时候有现金短缺的状况出现,这样就能够使企业偿债能力大大增加。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税收筹划非常复杂,而且有着较广的涉及面,是一个注重实践,同时也注重理论的领域,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健康发展,都有非常大的意义。税收筹划可以说是纳税人的基本权利,也是可以暴露在阳光下的筹划过程。
税收筹划论文12
一、税收筹划与成本效益原则
税收筹划作为企业理财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应归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决定的,即为实现企业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因此,在筹划税收方案时,不能一味地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了税收筹划引起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税收筹划方案是否能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
随着一项筹划方案的实施,纳税人在取得部分税收收益的同时,必然会为该方案的实施付出费用,以及会产生因选择此方案而放弃彼方案的机会成本,只有增加的收益大于增加的费用和机会成本时,这个方案才是合理的方案。一项税收筹划方案是多种方案的优化选择,税负轻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优方案。可见,税收筹划和其他财务管理方法一样,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结合各因素的影响来综合考虑。
二、税收筹划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1.税收筹划应符合税收政策的精神。税收政策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针对税收分配关系设定的'基本方针,而税收法律、法规是税收政策的载体。从立法者的意图来讲,税收政策主要分为:(1)鼓励型税收政策。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出口退税;高薪技术产业和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所得税优惠;西部大开发中的税收优惠;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两免三减半”政策和再投资退税;个人所得税中对专项教育储蓄免税的优惠等。(2)限制型税收政策。这种税收政策是国家基于产业导向、环保要求、供求关系、引导消费等目标所作出的税收限制。如消费税中提高了对粮食类白酒和甲级香烟的税率;《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加强了对广告费、赞助费、罚款罚金等税前扣除管理;关税中对限制进口的产品采用高关税率等。(3)照顾型税收政策。这种税收政策体现了国家对老弱病残者的照顾、对低收入阶层的优惠、对突发事件或意外灾害的救助等。因此,开展税收筹划应主动响应鼓励型税收政策,尽量回避限制型税收政策。由于税收政策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开展税收筹划还必须掌握税收政策的精神实质和发展变化动态。
2.税收政策的差异性是税收筹划的前提。税收政策的差异性是税收筹划的前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国际之间,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存在利用国别税收政策的差异在国际间进行税收筹划的空间;(2)在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我国的西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特区等采用的税收优惠政策皆可为税收筹划提供广阔的空间;(3)同一个国家内的各税种间亦存在税收筹划的空间,可以通过筹划加强税种间的组合优势;(4)在同一个税种内也可进行税收筹划,如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目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等皆可以进行筹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