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论文(第21页)
本文共计4005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初中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之外,学校还应该在各个学科中开展安全教育渗透教学。例如,可以通过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强化学生的责任感来增强学生自救互救的意识。可以在科学学科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灾害类型,从而在真正发生的时候应该更好地应对,保证生命的安全。
3.开展安全专题讲座,营造浓厚的安全教育文化氛围开展有效的安全专题讲座也是保证学生生命安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学校可以请消防、公安以及地震研究员等专业的人士,来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给学生讲解各自熟悉领域内的灾害的危险性,以及怎样在灾害中逃生。
4.充分发挥一切教育资源的作用小学生安全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和任务,更应该是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所以,这就需要社会应该努力创设良好的安全教育环境,加强安全教育宣传,使学生对于安全问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父母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参加一些一些体验性的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情感体验中,对于安全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有效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学生保护自我安全的能力。
四、结语综上所述,安全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家庭的稳定,在众多安全问题凸显的今天,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安全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更多地落实素质教育,促进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人的良好发展。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到安全教育在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安全教育手段来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罗京滨.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11):99-100.
[2]韩国杰.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J].学周刊,2014,(08):18.
[3]夏文,牟少华,王斌,万京一,张馨文,张雪松.小学生水域安全教育知信行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04):136-141.
[4]庞勇.关于我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公共安全,2005,(Z1):141-145.
安全教育论文(第21页)14
一、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教育
化学制药工艺学涉及化学制药生产中工艺路线的设计、选择,工艺条件的研究与优化,工艺改进,中试放大及“三废”防治等方面,可以说是涵盖了整个药物从研发到生产的全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不可避免要涉及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化学品,在使用、废弃处置或存储等过程中极易发生事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给学生传授相关的自我防护知识,使学生在理论层面上认识到哪些试剂有剧毒,哪些溶剂是避免使用的,哪些试剂或反应容易发生爆炸,高温高压反应如何操作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
1.1从工艺路线的设计、选择入手
一种化学药物往往有多条合成路线,但是需要确定一条经济而有效的合成路线作为药物的生产工艺路线。教师在讲述工艺路线的设计选择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而且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要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设计选择工艺路线不仅仅考虑的是哪条路线能够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更需要考虑的是哪条路线更能消除或减少危险物质的使用量,更能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尽量防止采用不安全的合成路线。如讲扑热息痛工艺路线的设计选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每条合成路线的优缺点逐一分析,从而引出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合成路线,让学生以安全、环保的观点认识那些毒性大、危险性高、污染严重的老工艺路线为何被淘汰。
1.2从工艺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入手
工艺条件的选择和优化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可以说是整个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教材上较少涉及安全方面的知识,教师在讲授这些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安全知识。如讲到溶剂这一影响因素时,教师可以联系苹果公司的正己烷中毒事件,先让学生认识到暴露于有机溶剂的危害性,再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哪些是避免使用的溶剂,哪些是限制使用的溶剂,哪些是合理使用的溶剂,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再如讲到温度这一影响因素时,结合生产上的一些安全事故,比如常见的硝化反应、氯化反应的燃烧爆炸问题,要启发并告诉学生如果出现冷却效果变差、升温过快或中途搅拌停止等异常情况时该如何处理。如立即停止或减少反应物的进料量,给反应器通入低温介质,温度降低后再恢复搅拌等,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后万一遇到这种失控反应时不至于不知所措,而能果断采取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或防止事故扩大而带来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