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实习生实习报告(第20页)
本文共计6725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2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在这里,我最大限度地接近了古籍善本,并解了河洛文化。对古籍善本不仅有感性的认识,特藏部老师的详细讲解,使我对版本学与目录学以及河洛文化的认识有了实质性的提高。跟特藏部老师们的每一次谈话都毫无疑问地拓宽了我的历史知识面。
3.5文献资源建设部:师院图书馆实行了大采访制度,图书与期刊的采访都由文献资源建设部完成。该部门的两位年轻老师们分别给我示范了图书管理系统的图书与期刊的采购流程,包括查找书目,下订单,验收,付款,加工,入库等流程,老师们的讲解很细致。讲完后,我又依次在电脑上进行了实际操作,并在另外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对过期期刊与图书进行了著录操作。
著录,就是针对实体信息资源所进行的信息描述。文献著录是指在编制文献目录时,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师院图书馆采用的是CNMARC格式对文献进行著录。对过期期刊进行著录时,需要核对价格、册数、邮发号,在电脑上主要提供了以下几个检索点,分别是:邮发号、ISSN、CN、分类号、索取号、刊名。著录完成后,还要在装订好的书脊上写上刊名、期数。最后对其核对数目,交与过刊库进行典藏;对图书进行著录时,先要查重,如果能检索到同类的著录,则直接引用就可以,如果没有,则要重新著录。这时有100,200等少数字段需要自己输入。多亏在刚到资源建设部实习的时候,秦老师给我详细地讲解了CNMARC各个字段的功能与应用,虽然在学校已经学习过,但经常不用,都已忘记的差不多了,还好,通过几天的实际操作,我对这些字段就记得非常清楚了。
接下来,我又熟悉并实地操作了文献载体形态的加工过程,师院图书主要从山东、郑州和北京的三大书商那里采购,其中部分期刊与报纸还从邮局订购。虽然对于图书馆的图书与期刊,书商已在物理层次上对其进行了的简单加工,但图书馆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附加与细化。首先将收到的包裹开包后,找出夹在里面的书单,开始验收;其次,核对书名、出版者,著者、价钱、册数等细节项;再次,根据中图法对其进行大类的划分,并对未加盖馆藏章的文献进行加盖,主要是对那些从邮局里订购的刊物进行加盖收藏章的操作;最后,在电脑里对这批文献进行录入,并贴上书标,因书商只提供了书脊处的书标,不能满足我们的实际需求。
图书馆的图书、剘刊加工从业务层次上可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文献内容的加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编目加工。包括文献分类、标引、主题分析、文献著录等;另一个是文献载体的加工,也就是简单的物理加工。包括贴磁条、加盖馆藏章、打号、贴条形码、贴书标等。虽然在采编部我只呆了短短一个星期,但是对图书加工的这两个层面,却都有涉及。
文献资源建设部的工作多半是制式的并要有非常多的规则要遵守着,在实习过程中感觉到采编其实是比想象的要更复杂,其中还要涉及的经费问题、政策问题和学校图书馆发展的方针。我非常感谢的是在实习期间,文献资源建设部馆员们对我不厌其烦的纠正与指导。
3.6办公室:办公室是个综合性的办事机构,也是图书馆里一个重要的中心枢纽部门。工作既繁杂又具体,是馆长赖以指挥全馆运作、推动所属业务部门搞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机构,是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连接内外各个方面的纽带。做为实习的最后一站,在办公室的实习时,正值月末与月初,这期间参与了图书馆账目的结算与呈报,还参与了图书馆部室主任竞聘会场的安排与后勤保障工作。总的感觉是办公室的工作比较琐碎,小到修补图书胶水与胶带的管理与发放;碎到对馆员体验材料的领取与发放。这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亲历了部室主任的竞聘现场,在这里我感受了馆员的全新风貌,从他们身上也学习到了很多积极的东西。在实习活动即将结束时,我又品尝了有关图书馆文化的一顿丰盛的文化大宴。
4、实习体会
平日时常听同学们说,图书馆周末不闭馆,真好!有问题可以网上咨询,方便!有了研修室,考研又多了一个好去处、也许,还有很多方便被我们“习惯”了、“不经意”了,当我们快速地从图书馆借到一本心爱的书,查到一条急需的信息,却很少考虑这经意或不经意的方便的代价是什么;就如我们吃到甘甜的蜜糖和穿着华丽的丝物,而很少想到蜂酿蜜、蚕吐丝的忙碌和艰辛一样。通过在图书馆一个多月的短暂实习,我熟悉了图书馆的工作流程以及馆员们的工作状况。对他们的辛勤耕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与认识、同时,在“图书馆的普通读者”和“图书馆实习生”两角色的交叉和转换中,我对这座朝夕相处的精神食堂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