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3000字(第41页)
本文共计9602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2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1)加强亲子教育,营造良好家庭环境。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增加彼此间的了解。通过电话、通信等方式与子女进行交流,让留守儿童感觉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积极营造一种乐观民主型的家庭环境,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提出的是,不仅仅注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还要重视留守儿童道德品质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
(2)克服困难,改善条件。尽量留下一方在家里照顾孩子,身为人父母应努力协调好外出务工和照顾孩子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父母最好能把孩子接到自己打工的地方和自己一起生活,有利于与孩子增进感情、扩展孩子的眼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3)选好监护人,确保有效监管。留守儿童的家长必须了解监护人的基本情况:一是了解他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他们的家庭经济情况。这样有利于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较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以确保父母外出后孩子能被有效照管。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总之,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面对留守儿童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社会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下一代健康成长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1995年第一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金鑫.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浅谈[j].财经界,
[3]邹先云.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
[4]焦荣华.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及教育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
[5]郭燕聂,王永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及对策分析.中国电力教育,
[6]周宗奎,孙晓军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3000字(第41页) 篇13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深入,“打工潮”愈演愈烈,一批批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农村里剩下的是他们的父母,还有那些被称为“留守儿童”的孩子们。一双双因为劳作而黑乌乌的小手,那望向陌生事物时闪烁着好奇之光的眼睛,因为羞涩腼腆而轻咬的嘴……这是我们所见到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教育层面上的缺失,这使得留守儿童相较于一般孩子而言更显得羞怯胆小、成绩不佳、细腻脆弱。为了更深入的去了解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在岳阳市平江县长寿镇下属村落走访了三天,采访了长寿镇主管教育的副局长朱劲松、平江三中的两位班主任老师黄礼才和李模芝,还有若干位留守儿童的监督人和一些留守的孩子。
“他们只是需要关怀”
在采访黄、李两位老师的时候,记者了解到,留守儿童在初中生的比例占到了50%,而高中生的比例只有近30%。从数据中不难看出,有将近20%的留守儿童在初中毕业后选择了放弃继续接受教育,这些孩子有些跟着父母到了大城市打工,有些选择了上职业高中,谋求一门专业技能以更快的挣钱,贴补家用。17岁,高二,小赖:“我们班高一的时候有五十多个人,现在只剩下四十个左右了。”据了解,这些辍学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不想读书就跟爸爸妈妈说,但是隔得那么远的劝解总是有限的。最后也只能随他们了。甚至有些家长本身就心存不重视教育的念头,认为不读书照样可以挣大钱。所以就这样了。”
平江三中初中部班主任黄礼才老师,从教多年,对留守儿童的问题关注的也比较多。据黄老师介绍,班上的留守儿童大体分为两种:一类学生学习名列前茅,有志向、懂事;另一类则思想叛逆,学习成绩不好,在同学中却很有威信。对于那些学习名列前茅的学生,黄老师表示“很让人省心,不用多操心他们自己就能把学习生活安排的很好”,所以更多的心思就放在了“问题学生”的身上。“这些孩子因为父母早早外出打工,有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料理,因此在心理上都比同龄孩子成熟些。也比较有主见。所以‘漫不经心’的教育对这些孩子来说是最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