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管理学论文(优选15篇)(第11页)

本文共计4488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5.学生答辩。(15-20分钟)

  6.所有学生答辩完毕后暂时休会,学生退场,答辩小组成员根据毕业论文封底〈答辩成绩评定表〉中的项目,对学生的论文质量与答辩表现进行评议,就是否通过论文答辩进行表决,并确定每位答辩学生的百分制答辩成绩。

  7.复会。答辩小组组长宣读毕业论文答辩结果。

  8.答辩小组组长宣布答辩结束。

  四、答辩时间

  6月13日(下午:13:30-17:30 晚上:19:00-21:00) 6月14日(上午:08:30-11:30 下午:13:30-17:30)

  分组见附件:学院20xx届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分组安排

管理学论文6

  1引言

  信息管理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目前高校信息管理学课程主要采用传统授受式教学模式,即围绕教师、教材、课堂这三个中心进行集体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学习内容上重视对教材现有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对教材外最新知识的延展,学习方法上强调对教材知识、答案的记忆却漠视学生探索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曾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过一份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该报告指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生生存”[1],并着重强调在学校教育中不应该仅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书本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具备获取更多知识的方法,这样所培养的学生才能具有更高的科学素养,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围绕这一观点,国内学校教育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并通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寻找能够弥补“填鸭式”教育模式缺陷的有效方法,其中,探究式教学是体现这一教育宗旨的有效途径。

  2探究式教学概述

  2.1探究式教学的思想起源

  探究式教学思想是在现代教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探究的思想自古就有,最早可以追溯到法国18世纪,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思想的提出,最初是由杜威提出。杜威是美国的著名教育学家,他认为“探究是人类四大本能之一”,并极力主张“学习应该从做中学”[3]。而明确将“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是美国科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他认为“传统课程是对科学进行结论式的静态描述,从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科学知识不断发展的真相。”他还极力主张,“学生应该像‘科学家’那样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在探究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能力。”[4]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在世界各国被广泛接受和快速发展,并成为世界范围内学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5]

  2.2探究式教学的内涵

  所谓“探究”,“探”指的是对问题的“探索”,即发现问题和探本求源;“究”是指对问题的“研究”,即研讨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6]简单地说,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具体而言,探究教学是以实际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为载体,通过设计一定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围绕特定问题进行相对独立的探索学习,目的是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从探究中领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提升科学思想的一种教学过程。[7]

  2.3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发展,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核心,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更能让学生通过主体学习体验知识的动态构建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1)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全面提高。像科学家一样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自主知识学习是探究式学习的主旨,而兴趣是自主学习的最好引导者。合理地设置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探求知识的方法,领悟科学研究的精神。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更能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变化主体角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和中心,而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传统灌输式教学相比,教师不再单向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也不再被动地接受,而是教师鼓励学生攀登知识高峰,并在遇到困难时提供支持和帮助,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补充。探究中,由于同龄人之间认知方式相近,同学之间的交流意愿增加,学生通过交流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增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化思维,更能提高其主动探求、动态认知知识的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