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荐)大学化学论文(第7页)

本文共计4509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大学化学教学改革探讨

  2.1做好教学准备

  教学的准备,也就是我们每一个老师都不能缺少的备课环节,对于备课,我们经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其实现在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不仅仅是一桶水,应该是两桶水甚至更多,同时针对建设应用型本科的要求,课堂教学一定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就更高层次的要求备课一定要充分。例如《大学化学》课程里的气体反应这一章节,应重点讲解工业上很经典的氮气和氢气反应合成氨的工艺过程,因为这个反应工艺很经典,所以可以查询到很多相关的资料,比如说其他学校的精品课程里对这个反应工艺讲解的教学视频以及相关的工艺过程的动画等等,都可以拿来借鉴,从而让学生对这样一个经典的工艺过程加深印象。总之,对于大学化学来说,教学准备并不是把教案写好就可以了,还要做到对课堂把控的准备,只有对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自信满满的走上讲台,才能提高大学化学的授课效果。

  2.2丰富教学手段

  对于课堂教学手段,首先,将多媒体教学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的大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最大效果的把准备的教学内容很好的讲解出来,进而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吸收消化,在多媒体运用的同时,大学化学课堂教学上一定要多和学生互动,讲到关键点和重点的时候应该慢一些、甚至停下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跟上讲授重点的进度,并且讲完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后,应该尽量做一个短小精湛的总结让学生再次加深印象。其次,合理有效的做好翻转课堂,大学化学的教学内容与高中化学有众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应该由传统的教师为主体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例如能源化学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查阅多方面的资料,将学生进行分组翻转课堂讲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活跃课堂氛围。第三,板书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一个漂亮的板书很重要,最美观的板书是一面黑板写六行字体,并且应当是由不同颜色的粉笔组成,应该标出重点和难点,但是颜色不易超过三种。当然这些都是很细节的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慢慢的把握和体会。

  2.3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应用型本科院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大学化学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实验环节的进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于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大学化学内容多,总课时少,因此通过减少理论课时来加大实验教学量这一方法就行不通了。作者认为,应该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以材料类专业为例,大学化学课程中实验主要是材料的制备和表征,因此可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及表征手段做为专题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同时,可以在理论教学中通过视频或者简易方法加入多个演示性实验的操作,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实验操作环节的熟悉程度,提高学生对大学化学学习的兴趣,还能加强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5]。

  3结语

  大学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应用型本科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化学的教学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做好教学准备、丰富教学手段以及加强实验环节外,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之,我们应该把激情和热情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能力,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韦星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广东化工,20xx(7):268.

  [2]王毅梦,屈佳,樊雪梅,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xx(2):230-231.

  [3]陈凌.独立学院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xx(14):181-182.

  [4]王云海,武丹丹,李峰.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研究与对策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6(5):163-168.

  [5]孙强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与探索[J].科教文汇,20xx(15):52-53.

大学化学论文6

  大学化学实验作为一般高校化学类各专业的基础性实验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我们应高度重视大学化学实验的开设、教学运行与监督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运行中所涉及的环节比较多,主要包括实验实验内容的甄选,实验教学方法的运用,实验教学手段的采用,实验过程的质量监控,实验结果与效果的评价,学生实验能力与创造力的具体培养,创新知识的灌输与创新思维的培训,实验指导教师的遴选与考核,实验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及高效使用,实验运行管理制度的发挥等。这些环节中的每一种运行的优劣都会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