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赏识教育的论文(第7页)

本文共计3694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表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存在正比的关系。其中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怀是学生对学科形成积极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热情关怀,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学生坚持学习、热爱学习所必需的。正如一些学生所说的,“是因为这显示了教师对你的真正关心,只要感受到这一点,就能使你自己想学习”。因此,教师坚持以表扬为主,不讽刺或讥笑学生,努力创造条件使得每位同学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赏识教育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课堂气氛热烈、和谐,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思维活跃。

  4.正确认识“赏识”、“批评”与“惩罚”的关系。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和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学生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影响周围的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赏识”是虚伪的,失去对教师的信任。因此,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适度操作。如,对胆小的学生要多肯定、鼓励,对调皮、好动的学生,要适当赏识,同时要指出不足,帮助其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克服不良习惯。在强调赏识教育的同时,绝不意味着只表扬不批评,对于学生的错误和缺点,也不能姑息迁就,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处理的要处理。对学生宽容、赞赏,是为师者应有的态度。教会学生用理性的态度分析问题,则是为师者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中心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c级岗位证书教训.第128页至145页

  [2]赵忠心.“赏识教育”不是一种教育理念.芜湖教育信息网

  [3]韩殿臣.浅析师生关系

赏识教育的论文(第7页)4

  [摘要]赏识教育应用的是心理教学的方式,核心为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赏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赞扬,进而逐步增强自信心,增强对美术绘画的学习兴趣,促使其更加认真地投入美术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切实提高职业高中美术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赏识教育;职业高中;美术教学

  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很快,特别是美术教育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职业高中美术教育,不仅是单一的就业,还承担了普高升学的重要责任。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优秀的人才,是当前社会对职高美术学校的新要求,因此,这对职业高中美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恰当地进行赏识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课堂更加充满活力,有效地提高职业高中美术教学的质量。

  一、职业高中美术教学采用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传统文化教育背景需要赏识教育。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更迭,而数千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一直遵守的是保守、谨慎的态度。这一审慎心理原本是告诫国人学会未雨绸缪,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逐步偏离了初衷,形成了一种只求成果、不得失败的思维模式。在这种传统文化教育背景下,特别需要对学生的尝试与失败进行鼓励。其次,职业高中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是存在差异的,他们自小经历的批评多、表扬少,因此,大多数职业高中学生往往不自信,比较自卑。因此,这就特别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支持,要尽可能减少甚至不用批评与否定,逐步帮助其树立起自信心,对美术教学与学生日后的长期发展而言是极为有利的。另外,职业高中美术教学的内容丰富,涉及书法、素描、油画等,而不同学生的美术基础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教学中难免会存在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的情况,这就要求美术教师采用赏识教学方式,鼓励并赞扬学生不断地去尝试,让学生不要害怕失败,勇敢尝试,逐步提高其美术基础功底。

  二、赏识教育在职业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应用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

  美术教学,最为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最好的方式是赏识性培养。在美术课程教学开始阶段,常常是引导学生拿起画笔随意涂鸦,学生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天马行空的创作时,是教师进行赏识教育的最佳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积极的评价,找出其创作作品中的闪光点,对其积极地鼓励和表扬,并且适当地引导他们朝着正式的创作方向不断前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还能够在表扬中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创作技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