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管理论文(第15页)
本文共计5290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及意义具体表现为: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计划是将在校内学习与在企业工作经历学习有机结合的教育计划,使学生既能获得学历教育,又能经历职业资格培训。
(2)学校与合作教育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3)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都是经学校开发或认定的,是从事专业工作适宜的学习培训环境。企业对学生的录用是由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决定的。
(4)学生从事的是合作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经营工作,企业对学生按正式员工要求和管理。
(5)学生在合作企业的工作与其学业目标和职业目标密切相关。
(6)学生在实践中的工作进展是由学校主导和监控的.。
(7)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查评价参加合作教育学生在工作中的表现。
(8)企业要把录用和培养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作为发展企业和培养人才的企业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给学生带来诸多的好处:增加了工作经验,提高了工作能力,锻炼了信息判断力,营造了就业机会和对社会的体验,而同时学生有一定的收入,能够补偿相应的学费。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长江职业学院经管院在招收工商企业管理高职学生时,不仅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根据社会的信息反馈不断对教学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努力探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先后进行了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依托,以订单教育为突破口的多次改革。在改革中始终坚持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
1建立以院长为首,实训中心为辅的工商管理实践联合会
实践联合会由校外长期从事企业基层工作,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专家以及校内专业骨干教师组成。
联合会成员为学院提供有关工商企业管理方向的市场需求预测、人才需求信息和技术发展信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论证、专业教学计划的开发工作。另外,相关成员及教师还采取个人面谈、问卷调查、岗位观察和工作描述等方法来获取上述有关信息,从而为学生就业开展相关性指导工作。
2校内实训基地“长江大学生超市”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训作用
长江大学生超市自20xx年成立至今,一年来结合课程学习,超市完成课程学习项目6项,参加实训达标三四百余人次,为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3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组织教学、选拔学生、考核上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方式的一种。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校内教学以理论课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企业的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于第六学期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实践报告。
该模式是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订单),有目标地对学生的未来进行必要的设计,即围绕职业岗位要求确定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依托用人单位,为企业“量身定做”职业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最大限度地无缝对接。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前为学生预订了就业岗位,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向、学有所用,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为企业储备和培养了大批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应用型人才,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基地;可以引起企业对教育投入的兴趣,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步伐;使高职院校拓宽了办学思路和办学空间,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代性,实现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目标。因此,“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收到了校、企、生三赢的良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