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合集】小学数学教育论文(第10页)

本文共计3679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拓展延伸,让学生乐思

  作为师者,我们不应将学生培养成解题机器,单纯让学生为了解题而学习,更多是应该教会孩子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知识成为生活的工具、帮手,即培养学生运用意识.比如在学习完《比例尺》后,让学生结合比例尺知识,为我们的校园设计一幅平面图.在学习完《比例的意义》后,设计一个思考题: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竹竿长2米,竹竿影长3米,铁塔影长15米,求铁塔实际高度.通过设计这些学生身边的生活问题,让学生有意识去关注周围世界,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解决、应用,这既是新课程理念要求,也是新时代人才要求.快乐教学法实际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状态.教师必须充满正能量,化身快乐使者,定位一种既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抽象、枯燥、概括的知识理论转变为直观、有趣、具体的快乐教学,让学生体会到“苦中作乐”,最终实现“顺纹劈柴,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8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应在概念、法则和应用题等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判断和推理等,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分析综合法

  所谓分析的方法,就是把研究的对象分解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分别研究每一个组成部分,从而获得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的方法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整体上认识它的本质。例如学生认识5,教师要求学生把5个苹果放在两个盘子里,从而得到四种分法:1和4;2和3;3和2;4和1。由此学生认识到5可以分成1和4,也可以分成2和3等。这就是分析法。反过来,教师又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认识:1和4可以组成5,2和3也可以组成5。这就是综合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再一次运用分析、综合方法,指导学生认识5还可以分成5个1,从而知道5里面有5个1;反过来,5个1能组成5。分析、综合法广泛应用于整数的认识、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复合应用题、组合图形的计算等教学中。

  2.比较法

  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数学知识具有严密性,一字之差,意义全非,只有通过反复比较,才能区别相似知识概念之间的不同点。因此,教学可多采用比较法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数位与位数、偶数与合数、奇数和质数、质数与互质数及质因数、方程和方程解及解方程等概念都有是极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学要通过具体事例的对比,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才能形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又如:整数、小数加减法计算,都规定数位对齐,但整数计算时是末位对齐,到学小数加减法时学生就容易产生错误,可通过比较区别它们的异同来消除误解,从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抽象就是从许多客观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的思维方法,概括就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例如,10以内加法题一共有45道,学生初学时都是靠记住数的组成进行计算的。但是如果教师帮助学生逐步抽象概括出如下的规律,学生的计算就灵活多了:①一个数加上1,其结果就是这个数的后继数。②应用加法的交换性质。③一个数加上2,共13道题,可运用规律①推得。④5+5=10。掌握了这些规律,学生就可以减轻记忆负担,其认识水平也可以大大提高。又如,在计算得数是11的加法时,学生通过摆小棒计算出2+9、3+8、7+4、6+5等几道题之后,从中抽象出"凑十法":看大数,拆小数,先凑十,再加几。这样,在学习后面的所有20以内进位加法时就可以直接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了。事实表明,学生一旦掌握了抽象与概括的学习方法,机械记忆就将被意义理解所代替,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会产生新的飞跃。

  4.判断推理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