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习报告 > 正文

财务实习报告集合(第24页)

本文共计8213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在成本组实习期间,我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工资及成本结转这四个岗位分别实习。该厂使用的财务软件是"浪潮通"。

  该厂制造费用岗位包括核算该厂全部车间及7家承包单位车间的费用,也分管全厂的差旅费用的报销。因为我在校期间曾经使用过用友ERP财务软件,所以在姜会计的指导下很快就能使用该厂的"浪潮通"财务软件进行制证。并且自己可以按照要求审核原始凭证,核算差旅费用的报销业务。

  另外,还了解了职工工资的计提、摊销等工作流程以及相关财务会计分录。工作中我发现在成本组业务的会计分录与书本上基本一致,只不过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科目上分的非常细致,它体现在其明细科目上。不过,一些细节上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例如:报销差旅费用的时候各级员工的火车票,汽车票、住宿补贴,等等都有严格的等级标准。不像课本上的仅仅靠会计分录一笔带过。这就需要会计人员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还要熟悉单位的规章制度。

  例如:一笔业务的摘要,在校期间模拟实习的时候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凭证摘要不仅要把业务涉及单位或个人、事件、金额、写清楚,甚至还要把分厂单位,货品型号全部概括,由于电脑字节设置有限,还要学会提纲挈领。凭证的附件张数也不能写漏。由于该厂规模大,业务涉及的部门、金额、非常多。因而有时一笔业务所附带的原始凭证有时竟然多达数百张。这就需要会计人员非常耐心和负责。

  例如:在凭证及其附件的手工粘贴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方便于月末的装订成册和日后的核查。

  实际上这些细节看上去都比较简单,但有时操作起来却很伤脑筋。而且这些东西都是在学校里面根本没有接触到,或者不受重视的一些内容。但是会计工作事无巨细,来不得半点马虎。因此让我强烈的感觉实际工作中的严谨和甚微。通过熟悉这些也对我在余下的两个组实习大有帮助,进行一些工作时轻车熟路。

  资金管理组

  在该组,本人了解到了材料的购进、入库、车间领用,材料成本分摊,材料差异摊销。主营销售业务,以及企业税务知识。最初在师傅的讲解后就能独立完成物资采购的各项业务处理。

  例如该厂物资采购的财务流程如下

  在税务方面我除了学习增值税的计算,我还跟随该厂会计小宋前往国税局、地税局办理相关业务。

  该厂税务工作程序:

  业务顺序 业务内容 工组时间

  No 1 验证进项税票(专用发票) 每月月底

  No 2 开据专用发票,抄税 1—5日No 3 网上申报(含地税) 5—10日No 4 申报税务资料 10—15日

  值得一提的是,在会计实习当中有很多时候就涉及到其他的专业知识。例如在企业的税务工作中就涉及到《税法》的相关知识。并且在与税务局发生业务往来的时候也了解到与其交往的一系列知识。由于江车是一家大型企业,每月送到税务局的进项税发票多达数百张(7月份367张)。有时候会发生在验证过程当中,税务局工作人员疏忽漏掉一张,如当时会计人员没有核对清楚就拿着发票走人,那么回到厂里漏掉的那一张所发生的金额就无法入帐。必须再次验证。无形之中就增添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我第一次去国税局的时候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幸好我们及时发现。

  我还注意到税务部门打交道实际上是都是很繁琐的事情。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记得有一次我同会计小宋要求在一个上午的时间去国税和地税两个单位进行税务申报。我们两个人好像打仗一样,在车上就分配好各自的任务。一进税务局大厅就我们就兵分两路,他负责去有关部们送申报材料,我负责排队办理验证手续。最后还要一起把一大堆凭证分类核对。回来的路上连司机师傅都感叹"我们比老总还要忙"。通过这样的经历也让我感受了财务工作也不仅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团队精神也不能少。

  此外,我还接触了现金出纳及银行出纳的工作。在以往我的概念里出纳的工作比较简单。但是实际操作以后才发现出纳这个岗位很锻炼人。出纳除了需要与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负责日常的现金库管理,日常的现金保管与开支,以及开支票与开汇票等等工作。如此多的工作就需要出纳人员对会计科目要非常熟悉。我也随出纳人员一起前往各大银行办理过购买发票、支票、办理汇票的工作,以及现金的存取银行转帐工作。而且出纳是一项及其细致的工作。一次当我使用财务软件开支票,我一步步按照操作规范输入内容、金额,完毕正准备打印时,出纳小谷马上让我停止,后来才一看在输入对方单位名称的时候我使用"模糊快捷键"找到"江苏**集团"与凭证注明的单位有一字之差。如果这样开出,估计就要闹笑话了。到了后来我都感觉自己每次开支票的时候手都在颤抖。真是毫厘之差,千里之谬。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