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策略探究论文(通用15篇)(第13页)

本文共计3971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关于课程设置的一些建议

  根据客观条件限定了舞蹈音乐欣赏课程上课时间的比例问题,作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鉴于舞蹈专业学生音乐基础较差,应适当增加基础音乐课程时间。作者建议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课程的安排应为一学年的时间,这样的安排能够较为完整学习音乐知识,打下坚实音乐基础,从而为舞蹈音乐欣赏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二是关于课程时间安排的问题。作者建议舞蹈音乐欣赏课程安排在本科第三学年的下学期较为合适。这一方面解决了音乐欣赏课与基础音乐学习时间间隔过长问题,又可以避开了学生在大四时候比较忙碌问题。同时也为学生在大四上学期的毕业考试剧目和毕业晚会剧目做好准备。

  三、结语

  舞蹈音乐欣赏首先是一门音乐欣赏课程。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中,对音乐欣赏的解释为:“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如阅读分析乐谱和介绍相关背景材料来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而舞蹈音乐欣赏又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欣赏课程,具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本文在通过课程问卷调查、成绩分析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分析归纳了当前舞蹈专业学生的一些教学现状和问题,主要包括舞蹈学生音乐素养、课程兴趣、期望及建议方面的教学现状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进行了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对舞蹈音乐欣赏教学研究有待提高,教学现状中发现问题的解决也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但我们总教学目的应该是提高舞蹈学生音乐素养,培养舞蹈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理解舞蹈与音乐之间的融合性,并帮助舞蹈者产生灵感、开发思维,创作和表演出更为优秀的舞蹈作品。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现状以及策略探究论文 篇9

  一、普通高校音乐多媒体教学现状的调查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任何一个学科的内动力,只有对学科内容感兴趣,才会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学、去接触。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用文字、图像等将教材上死板的教学内容直观化,为学生营造一个集听觉、视觉、感官为一体的`逼真的教学情境,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调查数据表明:94%的学生和70%的老师均认为运用多媒体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85%以上的学生更愿意老师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能使自己更专注、知识更容易接受。

  2.运用多媒体能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运用多媒体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和肢体语言能力。音乐的听觉感知是通过听觉来感受音乐的一种情绪的体验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制造音乐气氛,通过“听”这个具体的感知手段,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音乐形象。体会作品思想。如在节拍节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播放曲子或演出录像,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特点用手脚打节奏或模仿录像中指挥家的动作打拍子,这无形中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此外,运用多媒体还能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音乐作品的在创作。

  (二)多媒体教学存在的误区。

  1.喧宾夺主、主次不分。由于多媒体是视觉、听觉、感官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手段,因此很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会不由自由的想如何制作出画面新颖、动感十足的课件,在课下没有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没有及时掌握课件的实际教学效果。尤其是近几年,在各大高校进行的公开课与评优课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实际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多媒体,都一律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笔者曾经听过的一节公开课为例,教学内容是一首久唱不衰的抒情叙事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由于歌词具有较强的叙事性,所以教师利用其中的情节,将歌曲编成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并配上音乐、文字制作成微动漫的小视频。虽然极具渲染色彩的画面和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却忽略了学生听觉联想。一节课下来,学生记忆中最深刻的印象不是歌曲的旋律,而是故事的情节与动画形象,可见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