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医学 > 正文

医学伦理学论文(第16页)

本文共计4832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讨论

  3.1将医学伦理学作为医学生必修课程开设

  医学伦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在校教育重视不足,大部分医学生在学习医学伦理学课程之前不了解这门课程,学习主动性较差,认为课程内容偏难。然而,医学伦理学是以医学道德价值为研究内容,探索医学道德运动规律、阐述医患关系道德、跟踪并探索医学科学发展提出的问题,并提出医学实践活动主体的道德修养途径。在本次调査中,医学生经过医学伦理学的学习,掌握了课程内容,了解了这门课程的性质,认识了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并认为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仍有必要继续学习,其教学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医乃仁术”的学科本质、“大医精诚”的职业使命、“具备综合素质”的时代要求,决定了医学伦理学是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完善知识结构、成为合格医学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因此,医学院校应重视医学伦理学课程,将医学伦理学课程作为必修课开设。

  3.2合理安排医学伦理学课程

  国内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多安排在基础教学阶段,与临床实践脱节,学时偏少,不易达到医学伦理学教学目的,影响教学效果。本次调査中,多数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应开设在临床课阶段之前,学时不多于24学时,教学重点以临床伦理规范为主,教学中应以课堂理论讲授与医疗实践、案例分析相结合,表明医学生具有明显的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掌握临床伦理内容的意愿。延边大学临床学院医学伦理学课程安排在第八学期,为32学时,虽然可以为医学生进人临床实习之前培养处理医疗实践中临床诊疗、医患关系、医际关系等伦理问题的能力,但因学时偏少,虽由具有临床T作经验的专职教师授课,但仍很难推进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案例分析不够深人,不能使医学生真正领会学习医学伦理学的重要意义,不能真正实现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学目的。

  3.3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本课程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认为完成了教学目标、掌握了教学内容,对教学质量给予了较好的评价,肯定了本课程的教学,但在教学方式、课堂气氛、使用肢体语言等方面有待于提高。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要根据目前国内使用的教材,制定符合教学目的的教学计划,做到重点突出,学时安排合理。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件制作水平,使课件的理论描述、抽象概念、历史事件、案例等可视化,克服课件形式单一的缺陷。在授课时,改变传统的医学伦理学教学模式,不再由教师机械地讲授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而是尽可能引用案例讲解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增加实训内容,如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及应用的案例分析、四原则运用中的冲突及调适规则、知情同意在医疗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医疗活动中隐私的范围及标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运作规程等,充分调动学生,使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活跃课堂气氛。

  3.4医学伦理学有助于培养医学生医德修养

  大学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医学教育过程中,重视医德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够使其成长为合格的医学人才。本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医学伦理学对医德修养的提高有影响,认为学习医学伦理学对医德修养有帮助,获得了运用医学伦理学理论分析事物的能力,结果与黄丹华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医学伦理学在医学生良好医德养成、医学伦理决策能力形成方面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4.结语

  医学伦理学是在医学生培养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医学生医德修养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合理的教学安排。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充分调动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医学伦理学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教学目的。

医学伦理学论文(第16页)10

  论文标题:把实践课引入医学伦理学教学的研究

  【摘要】为了提高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实践课引入医学伦理学教学中。实践表明: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设置实践课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