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第29页)
288 次下载 56 页 93405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二、开题报告的格式
一般用表格形式呈现,也可用其它方式表达(详见附件:研究性学习课题“贫困山区“空巢”家庭子女教育生存状况调查与分析”的开题报告)。
三、撰写开题报告的注意事项
撰写开题报告一要注意可行性,二要注意科学性,三要注意过程性。开题报告要详细、明了,研究方法和步骤要具备可操作性。实施计划要写得具体、翔实,各研究阶段时间安排要合理、充裕,课内时间一般用于选题、搜集资料、交流展示,而调查、实验、材料处理、论文撰写尽量安排在课外;若是实验研究要考虑重复实验,以排除偶然因素的干扰。研究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课题内容、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师的指导能力来确定。资料搜集和实验尽量在校内完成。开题报告要体现出立意新颖、结构严谨、行文流畅等特点。提出问题和目的意义要与预期结果相吻合;方案中各部分切忌张冠李戴;获得的信息资料和提出的观点要客观真实,经得起推敲。整个研究过程必须在开题报告中体现出来,如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选题→开题→资料搜集→实施→结题→交流展示→研究后反思)和预期结果等等。
参考文献
[1]蒋志萍等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导[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
[2]杨章宏教育科研过程[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3]周平儒研究性学习文档的撰写[j]中国创新教育研究,(2)。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范文(第29页) 篇20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快速推进,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对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已形成了共识,要将新课程教育要求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从课堂教学入手,研究实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新一轮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高中新课程由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所构成。新课程的改革冲破了中国半个世纪的传统教学模式,它呼唤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学系统要素间的关系实现四个转换: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学习主体;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认识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逻辑分析讲授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意义建构过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构建适合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校在“十五”期间一直在尝试探索“主体性教学”的学习模式研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们“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长期以来,高中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牵制,一些全新的课程理念难以一下子转化在教师的课堂行为中,教师原有的经验体系、较长的教学经历的积淀、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功利主义心理,极大地限制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单一性、课堂结构的封闭性、教学方式的专制性、学习方式的被动性,有着强大的惯性。不克服这种惯性,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方式就不能改变。
因此,在现代化、信息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在席卷而来的课改浪潮中,致力于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并进行推广的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模式建构、整合与推广的操作性策略,在理论上,是对教学论的优化和具体化,并为校正传统教育学所存在的某些落后观念和错误命题提供有力依据;在实践上,对新课程的实施起积极的导向作用,可以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切实帮助教师解决相关问题;在探索研究的过程中,则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教育科研意识、丰富教学艺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此,我们在大量地学习研究、实践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