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15篇(第2页)
本文共计3269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针对情感变化,把握赏识时机
在什么时候给予学生赏识教育能够更大地发挥出其效能,是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当学生数学成绩优异,自我感觉良好并且喜形于色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褒奖与表扬,对于其优异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同时提醒该学生在哪些问题上还可以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帮助其获得更好的数学成绩;当学生展露表现欲望,希望自己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的时候,教师便应该积极为其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并针对其勇于表现自己的积极态度与勇气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引导其悉心听取其他学生给予的建议,从而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高;而对于学生情绪低落、成就感迷失,严重影响数学学习的时候,教师便应该耐心予以劝导,帮助学生对现状进行分析.教师通过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找寻个人优点,发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支持,从而唤醒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其重振精神,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综上所述,本篇文章围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展开探究,并在文中主要讨论并提出几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的策略与方法,希望可以为教育同仁带来一定程度的参考与帮助.
[1]潘红艳,胡义秋.赏识教育理论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数学,20xx,02:122-126.
[2]吴志强.在赏识中走向成功———赏识教育在初中“问题学生”教学中的尝试[J].当代青年研究,20xx,05:39-41.
[3]卓春英.情感激励、赏识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xx,10:31-32.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实际情境中,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激情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探求知识,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结合我在教学中积累的经验谈谈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一、在问题情境中“思”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去探索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
如在教学《生活与数学》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课前我准备了大量来自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首先从视觉上感受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时时存在数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和我们数学有关联.然后我拿出了一份日历样表,让学生观察日历中的.数据有什么关系,这样的导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自然而然就能把数学和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便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思维的扩散和知识的探求.
创设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
二、在活动情境中“玩”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过程性目标,让学生“经历、体验、探究”数学过程,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索、发现、创造.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自主探索,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在活动的过程中去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如教学《比“0”小的数》一课时,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活动情境,课件展示画面并配以背景音乐:老师开着一架飞机在上空,距离水面约80米,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坐在潜水艇里,距离水面约50米,请我们同学算一算,老师和同学们相距多少米?很多同学马上回答说相距130米.老师继续问那么80-(-50)=?我们同学能解出来吗?
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情境、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绽放着数学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