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绿色建筑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4060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绿色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节能技术应用的发散空间很大,但是也需要通过制定一些科学合理的设计规范,从而有效提升施工的效率。建筑不可否认也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降低能耗是当代建筑设计必然要考虑的问题,所以既要注重节能设计,同时也要对于建筑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进行深度的考虑。
1.结合建筑选址、规划和设计,开发节能应用
建筑设计工作的内容包括了选址、规划和设计等,围绕绿色生态理念,建筑的选址要经过专业的测量和评估,需要考虑的三个主要条件是日照、遮阳、通风。建筑师对这三个要素要格外重视,全面地做好设计规划工作,与负责建筑结构、设备安置、环境设计的相关负责部门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实现绿色生态建筑的选址工作的基本目标,需要注意以下内容:第一,建筑的选址要注意气候环境、经济人文、能源设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要保证好设计工作的科学性以及能否实现节能技术的有效应用。第二,增加建筑辅助的社区环境设计,如建筑所在的社区建设一些公园,利用植被、水域来缓解热岛效应,增加一些气候的功能,达到降低建筑内耗的目的。第三点,建筑形态设计要尽量满足采光、通风等基本的要求,不仅满足建筑宜居性,建筑的耗能也会大大降低。
2.建筑的体型设计
设计好建筑的节能体型要考虑到很多的因素,比如说很多地方的冬季气温、太阳辐射强度等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建筑的朝向、围护结构的保温状况及局部风环境等,在进行建筑设计工作时,需要仔细合理对于建筑得热和失热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从而有效优化组合。如果建筑的体型系数越大,那么建筑的单位空间所需要分担的散热面积就会越大,需要消耗的能源量就会越大,有专家的实验数据得到的`统计结果表明了,如果建筑的体形系数增加0.01,那么建筑的耗热量指标就可能大约增加2.5%。控制好建筑的体型系数的有效方法,如增加建筑的体量,增加建筑的长度,建筑的体型变化不能太大是越小越好,尽量保持建筑物的规整;合理对于建筑的层数和层高进行科学的设定。
3、注重提升建筑设施的能源利用效率
(一)应用新能源技术
现代新能源技术已经发展逐渐逐渐成熟,比如利用较多的是风能、太阳能,核能以及地热能等。太阳能早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如今太阳能热水器进入了千家万户,光伏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较低的生产成本已经给建筑的太阳能应用设施的使用降低了门槛。太阳能等新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开发应用,帮助广大居民缓解了面对能源价格的上升带来的生活成本提高的困局。现代绿色生态建筑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绿色节能科技,实现对于自然资源无污染的开发应用,减少建筑的耗能,这就是现代绿色生态建筑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水循环系统的开发应用
建筑作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系统,人类对于水资源的消耗以及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水排放都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应用节能技术时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以追求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环境污染的最小化作为绿色生态建筑应用节能科技应用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性的内容。鉴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可以开发水循环系统得到等量的生活可用水,以此可以卓有成效地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处理压力。另外,一些经过系统处理的水资源比如雨水、生活废水,可以应用于生态景观水景规划当中,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生,不仅可以达到节约水资源和防止水污染的目的,还能丰富建筑周边的景观水体美感,开放的水景也能起到对生态系统环境的一个调节功能。
(三)风压和热压相结合实现自然通风
建筑中产生的自然通风是风压和热压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压和热压的作用有强有弱所以产生的通风效果是不稳定的。因为风压受到天气、室外风向、建筑物形状、周围环境等众多的因素的显著作用。建筑师在进行建筑的通风设计时要注意建筑周围的风压与热压的共同作用并非简单的线性叠加,要在科学测试、评估、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的基础上,对于风压和热压发生的相互作用进行补充,从而可以实现风压的配合使用,并且有效地实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有效提高建筑居住的舒适性。

![[实用]绿色建筑论文(第3页)](http://www.lw54.com/d/file/p/20240416/795610f50fc3d5810d5120bd596d0a3c.png)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论国有保险公司战略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