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的论文精品(15篇)(第31页)
18 次下载 33 页 57518 字【 字体:大 中 小 】
(1)本校师资及实验室等设施、设备和资源。
(2)建立实践与科研基地。利用已有的校外实验、实训基地以及行业优势、校友资源等,在有关部门、有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建立基地和寻找合适的校外兼职导师;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充分利用校外社会资源。
(3)参加各种重要赛事和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参加学校、省级乃至全国性的重大赛事,如“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用友杯”ERP沙盘模拟对抗赛、英语演讲大赛、辩论赛、电子商务大赛等。这些比赛由于竞争性强,促使学生短时间内学习和训练大量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4)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培养方案
院系和教务处在制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方案时应把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并与现行的课堂教学的进度安排、学分等衔接,使之成为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特点和素质要求,可以将第二课堂活动内容按照品格塑造类、人文陶冶类、创业实践类、科研实训类、社会体验类等进行分类,建立第二课堂的相关模块,如“科研与创新活动”、“文化活动”、“技能训练活动”、“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采用学分制,制定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效果的评价、评分标准,将学生第二课堂成绩纳入学籍管理,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的明确使学生能够按照专业要求,自主安排任选和必选的活动课程的内容,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发挥,同时又实现了专业教学安排的灵活性和科目要求的规范性。
工商管理的论文15
凯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xx年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并在当年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通过5年的教学和实践,20xx年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支撑专业发展的要求、也不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给当前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特别是我院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建的本科专业,其人才培养应该突出时代特征,明确发展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转向应用型和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20xx年教育部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商管理是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其下二级学科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国际商务、审计学、资产评估、物业管理和文化产业管理十个专业。如果按照一级学科设置本科专业的话,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范围过宽,专业知识学习不够深入,容易使学生每个方向的知识都懂一点,但就是不精通。尤其是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工人不可能从事多种工种,使得许多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很难准确定位,感觉自己好像是一块万金油,自己什么都能干,什么都不能干,错失了求职机会,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困难。所以工商管理专业应该紧密与当今的经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但是目前我院的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任存在很多的问题。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明确。由于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开办时间较晚,20xx年制定的专业培养方案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但从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与国内高校存在很多的趋同,缺乏针对性。办学比较倡促,前期没有对专业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导致专业定位不清晰,比较笼统。同时在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界限也不明确。在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上也没有明确的规定。专业定位究竟是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定位,还是就按工商管理二级学科来定位。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一是课程安排顺序不合理。应本着先打基础,然后拓展专业知识宽度的原则安排学习和考试的先后顺序。比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公共必修课和“组织行为学”、安排比较靠后;而“项目管理”安排在第四学期,比较靠前;许多的专业基础课没有学或正在学,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力。二是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较多。比如“产业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经济法”、“宪法”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金融与贸易”与“金融学”,“经济应用文写作”与“毕业论文写作”等。三是该设的课程没有开。比如支撑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如:“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质量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四是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课堂理论教学课时较多,缺乏实践环节,这与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严重脱节,导致学生所学的内容不知如何用、也不会用,学习没有方向和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就业难。五是课时安排过于离散。特别是课时比较少的考查课程,一共16个课时,一学期16个教学周,两周才一次课,学生早已把上次所学的内容忘记,缺乏连续性,特别是“毕业论文写作”、“就业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等考查课,因为周课时太少,导致时间拉得太长,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六是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人文素质和能力的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具有其特殊性,综合能力要求高,需要学生掌握人际交往能力,还有组织、领导、观察、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而目前课程体系设置上缺乏这方面专业能力的构建。3.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落后。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往往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完全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缺乏师生互动,缺乏启发式教学,加之教师实践经验的欠缺,导致所教的内容无法与实际结合起来。没有把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学生学完课程后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和应用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学与用分离,学生所学的知识不知用往何处,即使有实践环节,但往往流于走马观花、理论知识应用不深入,致使学生理解不深、掌握不牢,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