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荐】小学班级管理论文15篇(第5页)

本文共计3765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一是增加亲情式关爱。

  通过加强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亲的交流沟通、加强留守儿童与其监护人的沟通、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等措施,让留守儿童享受到各种各样的亲情关爱。如在学校探索设立了“亲情沟通电话”、“心里驿站”“周末亲情边线制度”,由班主任老师督促学生定期与父母亲沟通。

  二是强化亲情式管教。

  通过强化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和镇村干部的协同监管、强化校内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强化家庭对留守儿童的监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监管网络,确保对留守儿童的管教不出现断层或空档。提倡“三关”管教,即把留守儿童当做是熟人的孩子,多一份关注性的责任管教;当做是好友的.孩子,多一份关心性的友情管教;当做是自己的孩子,多一份关爱性的亲情管教。

  三是落实亲情式辅导。

  通过老师结对帮扶、学生结对帮扶、集中定点义务辅导等多种措施,保证留守儿童的家庭作业有人监督完成,有人进行学习辅导。

  四是配套亲情式维权。

  通过落实法制副校长、开设法制课、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开设留守儿童法律服务窗口、提供义务法律援助、特别是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保护等措施,确保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维护。

  二、开展“四亲活动”的目标任务:

  一是保障留守儿童都能接收义务教育。

  将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纳入“两基”迎国检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督促村委会、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共同签订《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责任书》,明确镇、村两级和学校的责任,保证全镇留守儿童中的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生升学率、完成率、辍学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或控制的标准。

  二是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亲情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开展多种多样的关爱教育和情感抚慰,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促进其身体、心理、品格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是加强留守儿童的行为管教。

  落实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主体和监护责任,对没有监护能力的监护人,由村组和学校共同督促学生家长落实第二监护人。加强社会各界的协同监管,特别是防止出现学校管教与家庭管教的脱节,防止校内管教与校外管教出现空档。

  四是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加大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力度,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保障和安全保障,确保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机制,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一)探索全社会齐抓共管机制。

  一是政府部门专门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通过财力、物力、人力的合理配置,不断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机制和设施建设,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同时,要求各村各单位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累经验。

  二是明确工作职责,进行专项工作考核。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级落实”的要求,并将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三是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充分利用有线电视、宣传标语、流动宣传车、文娱宣传队等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开展了“开展四亲活动,情系留守儿童”主题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真心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通过以上措施,形成了党委总揽全局、学校牵头落实、上下联动、各方互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探索多渠道交流沟通机制。

  通过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袋,做到知晓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成长情况、知晓其在家监护人情况及监护落实情况、知晓其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

  一是留守儿童与其父母定期沟通。

  有的留守儿童整整一学期都难与父母沟通一次,父母在外也不闻不问。学校要求留守儿童每月至少与父母沟通一次,越多越好。开展“我与父母话家常”主题活动,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集中、定点引导学生周末在网上与父母面对面交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