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第3页)
本文共计11539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8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出门打工的农民工已无法将关爱直接施于孩子,此时学校的老师理所当然要担负起这一使命。
为适应“留守孩子”的需要:首先,教育理念要更新。显然,传统的一般教育理念和方法,对“留守孩子”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更新教育理念,采取适合留守孩子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的教育方法。一要坚持以“留守孩子”为本的人本思想,处处为“留守孩子”的成才着想。二要有服务型教育理念,用热情周到的服务感染他们,在服务中收到教育的效果。三要对“留守孩子”进行赏识教育。不仅要对“留守孩子”进行表扬,激励,更应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特长,甚至批评中也应有赏识。四要有和谐的教育理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关系要和谐,平等,才能造出和谐的教育环境。五要执行愉快教育法。校园要为“留守孩子”创造愉快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学校成为他们愉快,温馨的家。
其次,教师要转变角色。教师除了应承担教育、教学工作之外,特别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监护、抚养职责,使教师成为教书育人、监护育人、抚养育人的复合型教师和父母型教师。教师要把“留守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在思想道德、生活、行为习惯上对留守孩子像父母一般监护抚养。为“留守孩子”建立成长档案、举办生日班会等。
除此之外,教师对“留守孩子”还要给予情感抚慰。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其父母长期不在家中,缺少家庭的关爱,教师和同学要适时地多关心他们,以师生之爱和同学之情弥补其母爱和友爱的不足,填补其情感空白。因此教师应对留守孩子进行结对帮扶,让其感受亲情关爱。让老师与一个或多个“留守孩子”结对子,要用心关爱“留守孩子”,做到多与“留守孩子”交心谈心、多组织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孩子”家中进行家访。在精神上,多给他们一些鼓舞、一丝微笑、一句赞扬、一份关注,用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去善待他们,成功时给他们鼓掌,失败时给他们打气,苦闷时与他们谈心,伤心时给他们安慰。在生活上,多给他们一点关爱。用父母的心去疼爱“留守孩子”,用家长的责任去关注“留守孩子”。还有可以让学校的中队干部、班队干部与“留守孩子”结对子,让这些中队干部、班队干部平时多与自己的结对对象一起玩,一起参加活动,节假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他们残缺的感情。通过师生、生生的结对帮扶,让这些“留守孩子”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亲情关爱。
5、利用社会环境,教育孩子学会做人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六种力量对学生施加影响。这六种力量是:教师,家庭
,学生集体,学生本人,书籍,人际关系。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对留守孩子的成才也具有重要作用。如退休人
员中选聘义务监护人、义务辅导员,实行一对一的义务帮教,通过各种社会团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协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留守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发挥他们的个人兴趣和专长
。首先我们要培养孩子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才能把事做得恰到好处,符合社会规范。要教育孩子敢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敢于承担责任;对他人诚信,以诚相待;对自己严格要求,不骄不躁,谦虚谨慎。凡事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有缺点要积极改正;学会爱人,爱父母,爱他人。只有学会爱的人才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美满;只有学会爱的人才会去爱社会,爱祖国;才会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家庭要配合好学校教育、社会教化和别人的帮助来共同引导孩子,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孩子稳固的思想情操,做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融合,齐抓共管才能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竭尽全力为“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祖国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知识运筹与工业设计
浅析高校建筑工程力学课程教改实践论文
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应用
空气污染的危害
测绘工程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
汽车尾气污染调查报告
浅谈银行保函
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分析-室内空气污染
有关防治汽车尾气污染的主要对策思考
中年段非连续性课堂教学探究的教育论文
关于提升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语文策略的教育理论论文
教育财政投入风险控制研究论文
浅谈突出战略地位发展基础教育
论专科体育系排球考评内容的改革
优点和缺点周记
影响高等教育经济效益的要素和提升途径论文
谈小学数学教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论国有保险公司战略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