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习报告 > 正文

最新建筑实习报告(第21页)

本文共计8806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9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对于南京,我认为不仅雄伟的建筑能代表它的巨大发展,古老的亭台楼榭也不能全部象征它的千年文明,然而恰恰是因为那路旁的古老的法国泡桐,以平和却坚定的姿态完美地嵌入了这个城市,仿佛也要为证明这是一座古老的文化名城而付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夜晚在路灯的照耀下,树木投下斑驳的影子,将两旁的院落烘托出一种深宅大院的幽深氛围,会给我们一份走在历史中的错觉,仿佛几千年的夕阳野草,桨声灯影,都沉淀在身边一片片暗夜里的绿叶中。

  追寻城市足迹,踏访世界名园

  ——记苏州建筑调研

  苏州,古称吴,现简称苏,拥有姑苏、吴都、吴中、东吴、吴门和平江等多个古称和别称。苏州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7月8日中午,我们乘坐大巴奔赴姑苏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目的地。队员们主要以实地考察、口头调查、走访当地群众、游客及相关名胜等形式展开对姑苏城的城市发展足迹进行了调研。我们咨询了当地的游客,旅店的服务生等,他们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苏州城的发展历史以及现存的世界名园,并根据我们提出的问题介绍了有关古城保护,发展问题举出了许多实例。

  7月8日我们便拜访了寒山寺、枫桥、玄妙观,城隍庙等地,看到了他们保留的建筑形式、存在状态及其周围环境。并和我们的队友做了认真的分析和讨论。

  7月9日队员们赶往苏州博物馆,忠王府(太平天国),拙政园等地区,我们运用专业知识对这几个现代建筑与古建筑,园林景区等不同风格建筑的紧密结合行深入考察。我们认真而又细致地对现场进行分析。现代设计与古建的相互融合,特色建筑与拙政园的相互借景也正符合了中国园林的精髓。

  接下来,从总体布局和单一园区的规划布局进行详细的了解和分析。

  在整体布局上,苏州博物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成为其建筑风格的延伸。博物馆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而博物馆与原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苏州博物馆是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设计的。为充分尊重所在街区的历史风貌,博物馆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也是以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修旧如旧”的忠王府古建筑作为苏州博物馆新馆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新馆建筑珠联璧合,从而使苏州博物馆成为一座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忠王府的主体即中路的官署,是按太平天国规制修建的。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照墙、大门、仪门、正殿、后堂、后殿等,纵深约140米。忠王府大门面阔三间12.5米,进深10米,原为单檐歇山,后改硬山顶。前后檐柱上置阑额枋,架平板枋,施三参单昂斗拱,承檐桁,架抹角梁,置斗拱,托下金桁,承角梁。拙政园全园占地78亩(另有资料显示为62亩),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内部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十年所建。

  拙政园的中部是主景区,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原为“补园”,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东部原称“归田园居”,因归园早已荒芜,全部为新建,布局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仍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

  7月10日我们走进了苏州市现代步行街观前街,详细了解现代城市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对苏州丝绸进行了简单的了解和询问。

  苏州之行,让我们受益匪浅,使得我们从根本上提高了对苏州的认识,对城市的足迹有据可循,有据可依。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对自己的专业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