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毕业赠言(精选23篇)(第20页)
本文共计5664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选择还要把握路径,而路径是无穷多的,没有一个人的路径完全相同;选择更要把握时机,事业的成功常常在于能否把握合适的时机,无论一个单位,还是一个国家,改革的时机把握都至关重要。”
选择的价值观,能力本位是最重要的基准
“你对一份工作的期望,是工资最高?提升最快?还是考虑对自己的能力提高最有好处?”李培根概括道,第一种是金钱本位,第二种是权力本位,第三种是能力本位。“我个人认为,能力本位最重要,选择价值取向应以能力本位为基准。”
“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们,不管是读研还是找工作,能力本位都是最重要的。你的能力提升了,金钱、职位也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李培根说道,一个以金钱为本位的人,或许他最初的收入会暂时很高,但几年之后,他的收入却只能缓慢增长。同样,一个以权力为本位的人,或许他最初能投机取巧混到一官半职,但在一两年后绝不可能上升到重要位置。“以金钱本位的人未必会在金钱上得到的最多,以权力为本位的人也一样。”
选择的艺术:平衡+无为+释怀遗憾
李培根最深有体会的是关于选择的艺术。
“选择的艺术首先在于平衡。而平衡的第一点就是心理平衡。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李培根以滑雪作为比喻,“练习滑雪,最重要是学习怎样停下来。不知道如何停下来,也就不知道如何加速,人生也是一样。”李培根语重心长的说,只有能够停下来的人才能加速跑得更快,不会停止的人最终只能翻车。“我告诫我的学生们,特别是将来在社会上凡事都比较顺利的学生,在顺利的同时,更要学会知止,有时甚至让别人超过一下自己也无妨。知止不是静态的不变,而是动态的平衡。”
“平衡需要把握好舍与得,不懂得舍弃的人,是不会懂得怎样获得。”李培根解释,我们平时在一座山上远望,总会觉得风景那边独好。然而,要达到风景之地,我们首先必须下山,这个下山便是舍。“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华工科技和华中数控都是我们学校的上市公司,里面也聚集了一批教授在工作。然而,教授改行做产业,他就要放弃一定原有的学术地位,有很多人学术也想做,产业也想做,但实际上这样保持很难。此外,现在搞学术的也想当官,当官的也想搞学术。这可以选择,但这在选择过程中需要有舍弃。”
“我希望你们在今后工作中做选择时注意平衡,平衡好各方利益,平衡好自己的工作节奏。”李培根给出了几点参考:“第一要讲规则,在你们踏上工作岗位后,如何处理好上司、同事、下属之间的平衡,如何处理好最高领导和顶头上司之间的平衡。我建议你们首先要做一个讲规则的人,当然你可以用圆滑的态度来达到平衡,但实际上那是很困难的。真正掌握平衡之道的人,是按规则办事的人。这种人或许短期之内会吃亏,但长期上对他们有好处,因为大多数人还是认同规矩的。”此外,李校长还提出了真诚、随缘、更重视满意解而不要去强求最优解等建议。
“选择的艺术还在于无为。老子曰:‘为,谓之无为,取天下不足以有势’。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国家制度有序到最高境界,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李培根描述道:“无为,本质是选择天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他表示,人生的路很长,他并不是很赞同过分的设计自己的人生, “如果人生的道路都是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方向走下去,那他的生活会非常的枯燥。人生之所以有趣,不正是因为将来还存在未知吗?”他希望大家在做事情上可以设计一下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但是在名与利上不要去过多的设计。“有时候,不选择未必不是最好的选择。” 你的人生有遗憾吗?对这种问题,李培根的回答很出人意表,“人生必定会有很多遗憾,我感谢这些遗憾,一个没有遗憾的人生是一个不健全的人生,恰恰是遗憾让人生充满乐趣。”然而,李培根告诫大家,人生必须拥有遗憾,但人生却不能生活在遗憾当中,“对遗憾只能偶尔想起,一笑置之,请你不要痛苦,更不要因为遗憾而迷惘,过多的停留在遗憾当中是不值得的。”“在选择中不妨更多的看重自己的第一感觉,即使你的第一感觉留下了遗憾,但当你真正明白这种遗憾只是人生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时,你就能果断的做出新的选择。做出第一选择的你,请不要太在意今后的遗憾。”


人文护理教育价值分析论文
手术室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应用论文
护理管理中人文关怀与应用论文
会计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策略论文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思考分析论文
浅谈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上市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对股价影响分析论文
会计学校企联合教课形式的价值论文
谈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措施论文
财务会计在公司的地位和作用
造价工程师作用及地位
造价工程师的作用及地位
仓储管理在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电影音乐的发展特点及作用地位论文
发展低碳经济中林业的作用及地位论文
简述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论文
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地位及作用
读书的作用优美句子(精选100句)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比较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