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热门)(第9页)
本文共计513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4.2 内控审计结果和财务报表审计结果可以结合使用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分析测试,测试结论充分考虑财务部报表审计对于控制有效性的评价,而在财务报表审计的过程中,风险评估时充分考虑内控审计对控制和运行的测试结果。如果在具体的审计流程中发现控制错误和风险,应及时对该项错误或者风险造成的财务报表审计在范围、性质和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5 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意义,研究了二者整合的可行性,两种审计具有一致的目标,相同的审计模式和审计程序具有关联性,并研究了具体策略,旨在提升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的合理性和规范化。
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5
摘要:在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新设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既要确保依法合规经营,又要努力促进和支持业务发展,在变化之中求发展。文章认为,内部控制审计不同于传统的“内部控制评价”,而是一种高层次的、整体性的内部审计,应立足于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咨询作用,提出了“一二三四”总体工作设想,亦即明确一个中心、践行二项创新、重视三项工作、控制四个环节。
关键词:新设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总体工作设想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步伐的明显加快,商业银行的生存与经营环境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未来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状况更趋复杂而多变。于20xx年5月1日起施行的《存款保险条例》,及后续一系列配套措施,使得商业银行一方面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另一方面也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方面聚集压力。为此,作为公司治理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期许。在如此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下,新设商业银行有其独有的优势和劣势。虽然没有历史包袱,从零开始,但在品牌认知、客户拓展等方面却存在短板。这也意味着内部审计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既要确保依法合规经营,又要努力促进和支持业务发展,在变化之中求发展。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渊源
与医疗、法律等行业相比,内部审计还是非常年轻的行业。其第一个专业组织———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简称IIA)成立于1941年。直到1974年,才举行第一次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根据IIA对“内部审计”作出的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0xx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采取了与IIA类似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这一职能定位,在加大内部审计履职挑战的同时,也确定了内部审计履职范畴。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全国发起组织委员会(简称COSO)于1992年发布的报告认为,内部控制五要素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纠正。我国银监会于20xx年6月重新修订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以及五部委于20xx年6月联合发布的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提到的内部控制五要素均采纳了COSO的提法。在内部审计履职的范畴发生变化的同时,内部控制评价的范畴也从合规向管理扩展。内部审计则自然接手内部控制评价工作。随着增值型内部审计时代的到来,从传统的以评价内部控制为基础,到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三管齐下”,形成“内部控制审计”。
二、内部控制审计的必要性
从监管制度来看,20xx年7月1日起实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内部审计事项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从内部控制理论来看,一方面,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健全的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有效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良好的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保证,也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其他因素的主要力量。因此内部审计在强化内部控制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作为保障企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具有预防、揭露、抵御的功能,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