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热门)(第26页)
本文共计5137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标准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应根据内部审计准则为基础,根据审计工作阶段进行细致划分,明确内部审计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结论阶段等各阶段的质量标准,同时要不断地根据日后工作遇到的实际问题对标准进行修改,生成最终的内部审计质量标准方案,提高作业标准化,减少审计中的随意性,保证审计质量。
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14
内部审计能够有效控制企业内部活动,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近十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进入高速成长期,很多企业都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以应对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虽然企业日益关注审计风险,但往往只是关注社会审计,对内部审计风险的重视还是不够。随着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逐步增加,其风险也随之增加,因此,中小企业有必要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的控制策略,以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体制引发的审计风险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体制建立并不完善,而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的监督机构,但因企业体制的缺陷,使得审计机构无法对企业进行监督。部分中小企业审计人员工作态度散漫,不能公平公正的开展工作,尤其是在资料搜集方面过于片面,从而导致内部审计报告准确性降低,为企业提供的材料并不符合自身事实,最终引发审计风险,影响企业健康发展。
(二)审计人员引发的审计风险
企业内部审计需要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审计人员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当前,我国企业审计人员整体水平偏低,大都只是经过理论方面的培训,但对具体工作操作并不熟练,缺少足够的创新思维和对企业的整体分析能力,此外,由于企业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审计人员无法经受利益诱惑,这些都很容易造成企业审计风险。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制度得到有效规范,但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当前,应进一步加快制定和颁布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内部审计业务准则,确保内部审计的合法地位,保证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工作开展有章可循,从而统一企业内部审计的职业规范,最终降低审计风险。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等,将构建我国内部审计的职业规范体系。
(二)完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
建立起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能够有效控制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企业各内审机构在建立起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质量控制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业务规模和范围、成本、人员素质及构成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三)提高中小企业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企业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中小企业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如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审计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的知识素养,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可以有效推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了保证审计人员具有业务能力,在审计工作中可以准确的对各项资料进行评估,并且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另一方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可以保证审计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保障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公平公正。
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具备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员是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当务之急,更是进行风险控制最为有效的措施。中小企业要加强培训力度,培养能够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工作、廉洁奉公的审计人员,特别是要不断加强后续教育,为未来适应新形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工作计划要与企业目标相配合
企业年度工作计划是内部审计开展工作最为重要的依据,是体现其工作重点最为重要的文件。尤其是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而言,工作计划的制订就变的尤为重要。经过十几年的告诉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内外部存在着大量的矛盾,成为了威胁企业生产的隐患。内部审计能够帮助企业从自身出发,通过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危害企业发展和生存的重大问题。中小企业必须明确,内部审计可以帮助各业务不跟更高效、高质的完成企业目标,同时,控制危及企业生存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