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习报告 > 正文

2024年幼儿园见习报告2000字(第10页)

42 次下载 11 页 18995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早操过后,孩子们排队去厕所,然后洗手,吃点心,每一个环节 都需要老师的悉心照料。然后通常在创意宝贝幼儿园第一节课是活动课。这节课由经验颇多的高老师和我负责。首先是让孩子们快速的做到自己的位置。由他们自己把凳子从桌底抽出来摆正坐好,这个过程很好地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及自己动手的责任感。这个过程中我很高兴的发现有些孩子很快地摆完自己的凳子后又把同桌的凳子抽出来摆正。我着实高兴,因为他们从小就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有时候我会特别认真的走过去表扬他或她一句。因为我深深认为这种简单却十分美好的美德特别重要。他们小时候知道在班里帮助同学拉凳子,长大了是不是就会给老人让座,以及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其他事情?这一点也不夸张,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是一叶知秋,从一个人小时候的举动或许能看见他长大后的影子。所以我会认真的表扬他一句。我希望通过鼓励来让他们保持好身上的这些品质,同时也让其他同学加以模仿。我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值得表扬的地方特别多。比如活动课时我给他们发积木,当我把一筐积木放到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时有些同学就会主动帮我分发,虽然这种同学不是十分多,但我会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来让其他同学学习。在一个孩子由幼年到童年的过程中榜样的作用十分重要。当一个同学被表扬时,其他同学就隐约知道,哦,他是我的榜样。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当地上掉东西时,老师帮他捡起来,他会颇成熟地说谢谢,当他们离校回家时他们会回过头来认真的跟我们说再见。这些都让我颇为欣慰。

  但孩子们上课时不可避免会有一些问题需要老师仔细处理。活动课上学生出现的问题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争抢积木2,拿着积木和别的小朋友打闹。处理这些问题时,开始我是劝说,他们一般都很听话。但有两个同学不好处理,一个是老师劝说后,他还是和别的同学打闹,扰乱课堂秩序,这时经验颇多的高老师就会过来和他交谈。几句话下来他就听话了。我从心底里对高老师佩服。我会想高老师到底说了什么呢?是什么让一个调皮的孩子这么听话?于是课间的时候我会请教高老师。高老师的话让我醍醐灌顶。高老师说,一个孩子是不是听老师的话取决于他是不是信任你,是不是把你当朋友当自己人。我茅塞顿开。确实是这样,爱是一切的答案(疯狂英语前副总裁周建华语),当我们用心去爱一个孩子,我们就会用心去了解他,去了解他的父母,了解他的生活状态,多和他交流,理解他并爱护他。孩子们肯定会愿意和这样的老师做朋友,听这样的老师的话。爱是大学问。还有一个同学由于先天原因脾气暴躁,小小的一件事就会把他激怒,然后他会做一些疯狂的动作比如捶桌子,打门,甚至撞门。刚开始的时候我真是不知如何处理。后来其他老教师告诉我他的情况后,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太可怜了。这样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爱护。我不容许别的孩子欺负他。我让同学们对他友爱,用爱心去帮助他。同学们都很配合,这让我很感动。两天后,我发现这名同学笑容多了起来。我打心里高兴。

  接下来是孩子们午饭和午休的时间。吃饭时,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老师,再来一碗。他们毫不顾忌地尽情地开心的吃,看的我也很开心。吃完饭后孩子们就午休了。午休前他们会帮助老师铺床和被子。他们这时都很懂事。他们睡觉时表现的特别安静。这时我们就去吃饭了。吃午饭的时候园长翁老师对我十分热情。问我的想法。我则抓住这个机会向他们请教我不懂得一些知识。比如问题小孩如何处理。家长来访如何接待。翁老师告诉我和家长交流需要耐心和热心。确实是这样。我们与每个人的交流沟通都需要耐心来听他们的问题,来理解他们的抱怨,需要热心来问他们介绍孩子的情况需要热心的帮他们分析孩子的表现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的真诚。孩子的优点我们要表扬,孩子的问题我们更不能隐瞒。

  午休过后是下午的课程。下午我负责一节数字课。教孩子们认识简单的数字。教学内容简单。越是简单的内容越需要我们耐心的引导。看他们是不是认真听讲了。看他们是不是想别的事情了。我发现如果我们喜欢这节课,时间就会过得很快。

  光线传媒联合部经理刘同说:经历不总结就是经过。是这样的,每一份经验都是总结出来的。没有总结的经历就浪费了。一周的实践活动很快就完成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记得自己来时的目的---我要探索人们最初时的学习状态和习惯。在这七天中我每天都会写日记记录孩子们的学习表现和我的心得体会。我把我的心得体会总结为如下四点:1,孩子们喜欢模仿,所以平时首先要为人师表规范自己的行为。2,孩子虽小,他们的心理感受也需要老师用心体会。3,孩子一旦把老师当朋友就会特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4,多和家长沟通后我们会更全面的认识每个孩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