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经典)幼儿教育论文(第17页)

本文共计3295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一、何为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是指幼儿园参照小学教育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将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引入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中,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为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包括写字、珠心算等;忽视幼儿的兴趣培养和情感教育,以知识技能的强化训练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课表和作息时间完全参照小学的教学安排;日常的操作规范也同小学生完全相同。

  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主要危害

  1。扼杀儿童天性。游戏作为幼儿时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幼儿最感兴趣也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幼儿教师往往都会忽视这一教学模式,用“小学化”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使幼儿失去了在游戏中获取知识的机会,致使幼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遭到扼杀,对学习失去兴趣。

  2。浪费教育资源。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心理、生理、知识技能接受能力上都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决定了每个教育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应大不相同且各具特色。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掘孩子的天性,培养其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果坚持在幼儿园中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只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幼儿在步入小学后会对重复的教学内容失去兴趣,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因此,错位的教育模式对儿童的未来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3。不利于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发展。过早加入小学课程在幼儿园教学中,不仅给幼儿教师造成了一定的教学负担,而且致使幼儿课程变得杂乱无章,失去原有的条理性。小学课程的硬性加入,违背了幼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此外,幼儿教师不具备小学教育的专业素养,很多教授内容都有所偏差,幼儿在接受错误知识后很难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纠正,这也严重影响了小学教育的发展。

  4。违背新时期人才建设的要求。新时期的人才是学习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具备创新意识、能快速适应当前社会环境的`高素质人才。幼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违背幼儿发展规律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无疑是揠苗助长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建立,很难培养出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

  三、怎样走出幼儿园“小学化”的误区

  1。顺应幼儿发展规律,体现幼儿特点。幼儿园的所有教学工作都应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体现幼儿的特点,首先确立启蒙教育应以开发幼儿智力为主要目标,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是生活中最基本和基础的内容。其次,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合理安排日常活动,如集体活动、自主活动、趣味游戏等。最后,重视游戏的教育性意义,合理开展有益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2。提高家长认知,配合幼儿园多项工作。幼儿教育中,家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观念,加强家长与幼儿园老师的配合工作。定期举办家长交流会,为家长答疑解惑或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提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知,并意识到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不同,和老师一起协作,为幼儿发展奠定可靠基础。

  3。加强幼小衔接工作研究,为政策出台提供理论依据。各科研部门、教研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工作的相关研究,从理论和政策方面明确对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各个方面的不同,确立幼儿园教育的独特性和独立性,明确幼儿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方式,杜绝“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倡议幼儿园和小学双方共同协作,完成教育衔接工作。

  4。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师专业素养。教育相关部门应将幼师的培训工作纳入当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适时对幼儿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其教学理念,从整体上提高幼师的专业素养。其次,探索合理有效的教研模式,对园长、教师分别培训,全面提高幼儿教育工作队伍的教学管理水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