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的实习报告(第47页)
本文共计9453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1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4)坐标增量计算:
ΔXij=Dijcosαij
ΔYij=Dijsinαij
1)增量闭合差计算与调整:
fx=∑ΔX测
fy=∑ΔY测
fD=√(f2x+f2y)
K=fD/∑D
Vxi,i+1=-fxDi,i+1/∑D
Vyi,i+1=-fyDi,i+1/∑D
ΔX′i,i+1=ΔXi,i+1+Vxi,i+1
ΔY′i,i+1=ΔYi,i+1+Vyi,i+1
5)坐标计算:
Xi,i+1=Xi+ΔX′i,i+1
Yi,i+1=Yi+ΔY′i,i+1
6)高程计算:
设后视A尺读数为a,前视B尺读数为b,则A、B两点高差为hAB=a-b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fh=∑h测,fh容=±12√n(n为测站数)
若fh超过fh容则外业观测成果不合格,应查明原因,及时返工重测;若fh不超过fh容则外业观测成果合格,可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7)高差闭合差的调整:vi=-fhn/∑n,hi′=hi+vi
8)高程计算:Hi+1=Hi+hi′
3、碎部测量
(1)碎部点的选择
碎部点应选择在地物和地貌特征点,即地物轮廓的转折点和地貌的坡度变化点,房角点,道路转折点,交叉点等。恰当的碎部点能够保证制图质量和测图效率。
(2)全站仪的使用
①全站仪的安置方法同控制测量时的一样。在对中整平后,开机。
②新建一个文件,并建站,输入一系列站点的参数后,在另一个控制点安置棱镜,进行后视定向。定向完毕,用全站仪望远镜照准远处两个不同的清晰房角,并记录水平角值,以便下次在该站点建站时快速定向。
③将测量模式设定为“所有”,让全站仪记录下每个测量数据。
④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一个负责仪器操作,一个负责撑伞、一个负责安置棱镜、一个负责草图的描画,另外两个同学负责使用钢卷尺丈量不能直接测量的碎部。
⑤开始测量,小组成员配合需有默契,减少测量中的错误,提高效率。
⑥测量结束后,关机,并收好仪器,返回实验室。
4、绘图
将测量数据导入电脑,在装有AutoCAD的电脑中,利用CASS软件,根据草图和数据,绘制出1:500的地形图。
5、误差分析
(1)水准仪测量误差来源: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误差
①仪器误差:
1)残余误差:由于仪器校正不完善存在i角校正残余误差;
2)水准尺误差:由于水准尺刻划不均匀、尺端零点误差、尺长变化、弯曲等原因。
②观测误差:
1)气泡居中误差:水准管气泡注重误差与水准管分划值以及视线长度成正
2)读数误差:不同的观测者估读的数值存在差异;
3)水准尺倾斜误差:水准尺前后倾斜都会使读数增大
③外界条件影响:
1)仪器下沉:在地面松软的情况下,由于仪器下沉,使视线降低,从而引起高差误差。采用“后、前、前、后”的观测程序,可减弱其影响。
2)温度的影响:温度会引起仪器的部件涨缩,从而使测量结果的误差增大。温度的变化不仅引起大气折光的变化,而且太阳直射水准管时,气泡会向着温度高的方向移动,产生气泡居中误差,观测时应注意撑伞遮阳。
3)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的影响:以上两项可通过前后视距离相等的方法减少其影响。
(2)全站仪测距误差来源:没有照准棱镜或者棱镜倾斜造成的误差、温度和气压对仪器的影响。
(3)图纸拼接误差
6、观测成果
(1)高程测量结果:见表2
表格2水准测量记录表(略)
(2)角度测量结果:见表3
表格3角度测量记录表(略)
(3)导线坐标计算结果:见表4
表格4导线坐标计算表(略)
五、测量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1、水准尺、标杆禁止横向受力,以防弯曲变形。作业时,水准尺、标杆应由专人认真扶直,不准贴靠树上、墙上或电线杆上,不能磨损尺面分划和漆皮。塔尺的使用,还应注意接口处的正确连接,用后及时收尺。
2、测图板的使用,应注意保护板面,不得乱写乱扎,不能施以重压。
3、皮尺要严防潮湿,万一潮湿,应晾干后再收入尺盒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