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汽车零部件企业成本控制问题探析(第5页)

39 次下载 5 页 8439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新形势下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企业成本管控的重要意义

  1.成本管控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

  新形势下,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保持收入的高增长已经越来越困难,加上原材料、人工成本等的不断攀升,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毛利不断被压缩,那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已渐渐远去,想要获得更持久的竞争力,必须从成本控制上下功夫,只有拥有最优的成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同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日益完善的成本控制手段和不断降低的制造成本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保障。

  2.成本管控是创新力与生命力的源泉

  很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当前所面临的经济形势,也开始思索汽车行业的前景在哪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前景在哪里,新能源或许是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但是众所周知,汽车零部件行业和传统制造行业一样,是一个需要大额投资的行业,若无雄厚的资金或者先进的管理水平加持,贸然出击可能会让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如何推陈出新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或许在完善企业成本控制手段、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不断探索新的管控模式中才能打开创新的大门,实现真正的转型,找到更长远的发展之路。

  二、现阶段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成本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对新形势判断不足、战略定位不明确

  虽然行业的风向已经开始向新能源转变,但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却显得应对不及,一方面国家对于新能源车的补贴已经呈现减少的趋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陈士华在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9年新能源补贴大幅下调是必然的,但具体将下调多少还未可知。”随着补贴的减少必将对新能源车企产生不小的压力,那么将成本压力转移到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就是必然的。另一方面,各汽车零部件企业对布局新能源领域起步晚,战略定位不明确,对传统的汽车制造还保持比较乐观的预期,才会出现传统汽车销量下滑现象,各汽车零部件企业完全措手不及的情况。

  (二)成本控制措施的针对性不足

  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具有规模化的特点,其产品成本构成其实在整车厂下发产品图纸时就已经基本确定,且一般不可轻易更改,因此在进行成本控制时,一般需要从全流程入手,一方面与客户谈判以获得最理想的价格,一方面合理确认供应商以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优化生产线,对内部可控成本进行全面梳理,将成本降到最低。但目前的现状却是:采购、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各自为阵,采购以价低为目的,但是却不顾及生产的质量问题、导致不必要的隐性成本,生产只注重保证产品的产出,对采购供应的问题或销售产生的问题不予以重视及快速反应等,导致客户的满意度低而最终影响订单的获得。管理层对流程不够重视,上下游客户、供应商管理不到位,都造成了企业成本的偏高。

  (三)成本管控机制不完善、缺乏全员意识

  大多数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成本管控手段依然非常陈旧,很难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的环境,虽有成本管控制度,但是实际管控手法与管控制度相背离,企业绩效考核多与收入利润挂钩,太着眼于当期的收入利润,忽略了成本管控带来的长期效益。另外,基层员工对成本控制理念比较模糊或者没有成本意识,认为那些都是管理层的事情,从而导致基础管控不到位,产生很多不必要的浪费,成本控制的理念也就无法渗透到最重要的源头层面。

  (四)信息化运用不够成熟

  一直以来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对成本控制还是比较重视的,采取了一系列管控措施,使用了一些功能强大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会计信息化系统也早已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记账方法,用友、金蝶、SAP等会计核算软件早已普遍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及管控过程中,提升了成本核算效率。但是目前多数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运用都不够成熟,使用方式单一,仅使用核算功能基本不使用分析功能,或者内部流程管理混乱,无法适应信息系统的严谨要求,致使信息化过程非常艰难、数据混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之管理层没有意识到较好的信息系统使用可带来的效率提升,使信息化系统运用喜忧参半。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