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论文(实用)(第14页)
本文共计5199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4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受制度缺陷影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
目前,我国医院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严格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体系,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因而影响到内部审计质量和水平,造成审计行为欠规范,审计质量难以得到全面保证,进而影响到医院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医改不断深入,医院环境不断变化,内部审计质量必须得到认真的监管,结合当前形势持之以恒地开展分析研究,制定严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和流程,总结经验教训,为制定内部审计质量评估标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受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影响,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实施有难度
我国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质量风险意识淡薄、审计资源配置不足,审计任务重以及手段相对落后、观念陈旧、自信不足,制约了内部审计发展。审计人员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直接决定了职业水平,进而影响审计效果。受人员素质、规模和人员结构不足的影响,难以满足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要求,质量评估实施具有一定难度。
(四)受内部审计管理水平影响,内部审计质量评估难以发挥作用
医院内部审计管理水平决定内部审计质量水平。目前普遍存在人员少、职责分工不明晰,专业能力不足的状况,另外从技术层面,多数医院未建立审计信息化平台,信息库建设速度滞缓,相应审计技术较落后,影响内部审计质量,因此内部审计质量评估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内部审计管理应注重计划管理、人员管理、质量控制、档案管理以及外部审计合作等,从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审计质量评估作用。
三、完善医院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对策
(一)定期评价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内部审计质量评估力度
内部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结构、控制政策、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等方面。审计人员需要积累丰富的执业经验,从更高层面上来了解单位整体状况,定期评价单位的控制环境,对单位所处的'宏观外部环境和微观内部环境进行分析,设计出较全面和规范的审计指导意见。以数理统计为科学依据,将内部审计活动事项具体化,数据化,开发适合内部审计发展环境的评估手册,形成并运用一套相对成熟的质量评估程序、方法和工具,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精确评估,以便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以评估促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二)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良好结合
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内审机构每年应进行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同时应定期聘请外部专家对内部审计质量进行独立的外部评估。不断发现问题,认真总结,实现内部审计质量提高的预期目标。内部审计活动应当评估质量程序整体效用的流程,立足内部审计整体建设,明确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思路。该流程应包括内部与外部评估。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定评估表、实施手册,从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三方面全面进行,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全过程的情况,进行阶段性的工作质量自我检查和评价。内部评估就是通过自我评估对内部审计活动开展情况的持续检查。外部评估应当由组织外部合格的、独立的检查人员定期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评估需要建立起三层次内部审计评价标准体系,一是共性标准;二是行业分类标准;三是项目补充标准。三层标准互为作用。互相补充,,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体系。
(三)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提升内部审计质量
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保障。根据我国现行的内部审计法规环境和文化背景,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建立审计组长负责制、岗位轮换制、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审计计划管理体系、经济责任审计规范、风险评估规范、内部控制评审规范等,严格按照部门职责和制度要求开展工作,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责权限和工作流程,确保其工作的原则性和效率效果。通过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制度,对内部审计质量持续和定期地检查并进行考核和评价,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落实审计工作各环节的工作目标和质量要求,实行内部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可以有效防范内部审计的风险,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